序
前言
第1章 引言
1.1 城市地下空间建设与发展
1.2 建筑与空间评价方法研究
第2章 城市地下空间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2.1 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历程
2.2 品质评价对象及等级划分
2.2.1 评价对象
2.2.2 评分组成及等级划分
2.3 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2.3.1 以人为本品质评价指标
2.3.2 可持续发展品质评价指标
2.3.3 指标权重
2.4 评价流程
2.4.1 资料收集及准备
2.4.2 现场考察及初评
2.4.3 评价反馈及综合评估
2.4.4 报告编制及专家论证
第3章 城市地下空间以人为本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3.1 安全度指标
3.1.1 场地及结构体系安全度
3.1.2 空间布局与疏散体系安全度
3.1.3 设施设备及防灾体系安全度
3.1.4 救援及应急保障体系安全度
3.2 舒适度指标
3.2.1 空间形态舒适度
3.2.2 生理环境舒适度
3.2.3 功能与服务舒适度
3.2.4 审美体验舒适度
3.3 便捷性指标
3.3.1 外部连通可达性
3.3.2 内部连通可达性
3.3.3 连通体系可达性
3.3.4 组织管理便利性
第4章 城市地下空间可持续性品质评价指标体系
4.1 质量评价
4.1.1 工程质量管控
4.1.2 过程质量管控
4.1.3 智能化及系统化控制
4.2 效益评价
4.2.1 社会效益
4.2.2 经济效益
4.3 绿色评价
4.3.1 环境效益
4.3.2 资源节约
4.3.3 设备可更新
第5章 城市地下空间品质智能评价方法
5.1 智能评价方法现状
5.2 地下空间视觉舒适度智能评价
5.2.1 地下空间视觉舒适度评价指标
5.2.2 地下空间视觉舒适度标注方法
5.2.3 地下空间视觉舒适度数据集构建
5.2.4 地下空间视觉舒适度评价算法
5.2.5 舒适度智能评价流程
5.3 地下空间便捷性智能评价
5.3.1 空间句法分析理论
5.3.2 空间句法简化方法
5.3.3 便捷性空间句法指标及分析平台
5.3.4 便捷性评价方法与流程
5.4 智能评价典型案例
5.4.1 基于地下空间智能评价的舒适度评价
5.4.2 基于空间句法的便捷性评价
第6章 城市地下空间品质评价案例实践
6.1 武汉光谷综合体地下空间
6.2 上海五角场地下空间
6.3 武汉轨道交通7号线徐家棚站
6.4 湖南贺龙体育馆·城市生活广场
6.5 武汉匠心汇地下商业街
6.6 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区中心地下区
第7章 城市地下空间品质评价平台及虚拟场景品质评价
7.1 数据构建
7.2 数据平台
7.3 数据归集与分析
7.4 用户归集与分析
7.5 雄安新区东西轴线地下空间示范工程场景品质评价
7.6 南京南部新城中片区地下空间场景品质评价
7.7 武汉光谷综合体地下空间场景评价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