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空间改造与社会重构(上海棚户区改造研究1949-1966)/上海城市发展与社会生活丛书
0.00     定价 ¥ 7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67145733
  • 作      者:
    作者:潘婷|责编:王聪|总主编:忻平//丰箫//吴静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2-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将从空间与社会两方面,展现1949—1966年间上海棚户区改造的历史进程,以典型案例说明不同历史阶段在棚户区改造具体措施上的差异;从空间、人口、社会、制度等角度揭示棚户区的变迁对1949—1966年间上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众心态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一步从宏观上提炼总结棚户区改造的特点,以及在城市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视角与视域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近代上海棚户区的发展及改造概况
第一节 近代上海棚户区的形成及演变
一、近代上海城市发展对人口的吸引
二、棚户区的形成与发展
三、“贫、愚、病、破”的棚户生活常态
第二节 解放前上海各界的棚户区改造
一、棚户区的灾难与犯罪
二、租界对棚户的取缔
三、华界对棚户改造的尝试
第二章 上海棚户区改造的规模和结构分析(1949—1966)
第一节 解放初上海棚户区的社会生态
一、棚户区的空间格局及主要类型
二、棚户区人口的社会构成
第二节 影响棚户区改造的主要因素
一、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生产型城市转型对棚户空间改造规模的约束
二、以工人阶级为主的社会阶级结构重塑
第三节 1949—1966年间上海棚户区改造的规模和结构分析
一、上海棚户空间规模的变动
二、上海棚户社会结构的变迁
第三章 独挑大梁:政府主导下的棚户整顿与改造(1949—1957)
第一节 解放初期的棚户救济与工人新村建设
一、解放初期的棚户灾民救济
二、工人新村的示范性
第二节 棚户控制与外部环境的零星改造
一、动员棚户回乡与禁止违章搭建棚屋
二、棚户改善的主要措施
三、初步改善后的棚户区——以药水弄棚户区为例
第三节 现代化素质目标下的棚户社会重构
一、培养具备现代化素质的劳动人口
二、社会主义中的转业安置——以人力车夫为例
第四节 棚户改造的阶段性成效及困境
一、棚户空间整顿的阶段性成效
二、社会重构之下棚户居民新变化
三、政府主导下的棚户改造困境
第四章 两条腿走路:棚户改造的扩大与管理探索(1958—1966)
第一节 “全面发动群众”:棚户改造新思路
一、棚户面积的扩大与日趋破败
二、公共参与的棚户改造试点:1959年冬季简屋棚户维修改善
三、20世纪60年代棚户改造的扩大
四、缺乏规划与指导的私人改造的隐患
第二节 城市规划发展与棚户成街成坊改造
一、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之下的棚户拆除改建
二、卫星城建设与市区棚户拆除
三、成街成坊改造的典型案例——蕃瓜弄棚户区
第三节 棚户搭建管理与私房控制
一、渐次清晰的棚户搭建管理政策
二、监管部门的管理乱象
三、对私房棚户数量的控制
第四节 20世纪60年代的棚户生活与身份认同
一、20世纪60年代的棚户生活
二、身份认同的强化
第五章 空间整顿与社会重构:棚户区改造的特点分析与后续发展
第一节 1949—1966年间上海棚户区改造的特点
一、棚户空间改造力度与工业发展错峰进行
二、空间整顿与社会重构并重展开
三、政府主导与民众广泛参与相结合
第二节 断裂·改造·新生:1966年之后上海棚户改造的历程一
一、“文革”时期上海棚户区改造的停滞
二、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中心城区棚户的逐步消除
三、21世纪以来市区旧改思路的变化与郊区简棚整治
结论
图表目录
参考资料
后记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