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初秋时节,诗人杜甫为了寻找安身之处,辞去华州司功参军,带着全家人,自陕西经甘肃天水,沿着陇蜀古道,途经陇南的礼县、西和县、成县、徽县、两当县,历经半年多艰难跋涉,最终在年底到达成都。杜甫在人蜀途中写了大约120首诗。诗人把边疆的危机、山川的形势,以及城郭村落、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一一收入了雄浑壮美的诗篇中,他的身后,是处在“安史之乱”中,曾经是璀璨灯火、锦绣高楼、万国来朝、车马如云的长安。一路上,杜甫用诗歌记录了自己的行止见闻,也用诗歌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之中。这些诗篇中,饱含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展示了他忧郁愤懑、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被称为“诗史”。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人们热爱祖国河山,关心群众疾苦的情思。
1200多年后的今天,后学者追寻诗圣在陇右的踪迹,结合诗圣读书、壮游、困守长安、经历变乱、漂泊西南的壮阔人生历程,查阅了大量地方史料,并沿着杜甫当年在陇右旅途行踪进行了实地考察,运用艺术的手法,追溯诗圣流寓陇右之地的前世今生,再现了诗圣是最耀眼的诗人,也是生活在大唐时代普通人跌宕起伏、五味杂陈的人生传奇。同时借助史料基本厘清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错讹之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