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夏商时期古冀州的考古学研究(文化谱系篇上下)/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
0.00     定价 ¥ 2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3203588
  • 作      者:
    作者:常怀颖|责编:张亚莉
  • 出 版 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作为夏商王朝统治区域的北境,古称“冀州”的今日山西、河北中西部与豫北地区在夏商两代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本书以陶器为主要研究对象,由陶器谱系构建冀州夏商时期各考古学文化的编年框架,并讨论不同时期各考古学文化的变迁与交流关系。二里头文化时期太行山两麓考古学文化的区域特征比较明显,但不同地理单元间多有互动,分布格局犬牙交错。二里冈上层文化扩张,中断了许多土著文化,商文化的影响和扩张已经达到南流黄河两岸和壶流河流域。晚商时期,商文化的收缩,不少地区考古遗存减少,土著文化复兴,但商王朝仍然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控制交通孔道。本书认为,陶器群的差异和群体分布区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应不同人群的共同体。以考古学文化区分人群和主要族群共同体,在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夏商王朝仍有合理性。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文献经验与考古反思
第二节 叙事场景:时空范围界定
第三节 扩充史料:田野工作与考古发现
一、1931年以前
二、1931—1955年
三、1956—1976年
四、1977—1997年
五、1997年至今
第四节 转换问题:编年、谱系与人群
一、1930年以前
二、1930年至1955年
三、1955年至1976年
四、1977年至1997年
五、1997年至今
第五节 陶器群谱系视角的地方史叙事与建构
第一章 夏商时期冀州东南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第一节 豫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三、商早期遗存的分期
四、商早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五、商晚期遗存的分期
六、商晚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第二节 冀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三、商早期遗存的分期
四、商早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五、商晚期遗存的分期
六、商晚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第三节 冀中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三、商早期遗存的分期
四、商早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五、商晚期遗存的分期
六、商晚期各期陶器遗存的特征
第四节 小结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豫北与冀南、冀中南部地区的相互比较
二、早商时期豫北与冀南、冀中南部地区的相互比较
三、晚商时期豫北与冀南、冀中南部地区的相互比较
第二章 夏商时期冀州东北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第一节 冀中北部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三、早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四、早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五、晚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六、晚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第二节 华北平原北缘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三、早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四、早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五、晚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六、晚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第三节 冀西北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四、早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第四节 小结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冀中北部与华北平原北缘、冀西北地区的相互比较
二、早商时期冀中北部与华北平原北缘、冀西北地区的相互比较
三、晚商时期冀中北部与华北平原北缘、冀西北地区的相互比较
第三章 夏商时期冀州西南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第一节 长治盆地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四、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第二节 运城盆地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四、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第三节 临汾盆地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第四节 小结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上党、运城与临汾盆地的相互比较
二、商时期上党、运城与临汾盆地的相互比较
第四章 夏商时期冀州西北部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第一节 晋中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三、早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四、早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五、晚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六、晚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第二节 忻定盆地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一、夏时期的遗存分期
二、夏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三、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第三节 南流黄河两岸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特征
一、商时期的遗存分期
二、晚商时期各期陶器的特征
第四节 小结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晋中、忻定盆地与南流黄河两岸的相互比较
二、商时期晋中、忻定盆地与南流黄河两岸的相互比较
第五章 古冀州之域考古学文化的格局与互动
第一节 夏商时期古冀州之域考古学文化的性质
一、豫北地区
二、冀南与冀中南部地区
三、冀中北部地区
四、华北平原北缘地区
五、冀西北地区
六、晋南地区
七、晋中与忻定盆地
八、晋西北与南流黄河两岸
第二节 古冀州之域各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变迁与互动
一、二里头文化时期各考古学文化
二、早商时期
三、富位三期与李大人庄类遗存
四、晚商时期
五、各考古学文化的格局变迁与互动关系
第三节 冀州之域龙山至夏时期的“过渡期”遗存蠡探
一、“过渡期”界说
二、槐树屯H1类遗存
三、哑叭庄H34类遗存
四、雪山H66类遗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