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译文学(概念与体系)(精)/王向远译学四书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507392
  • 作      者:
    作者:王向远|责编:王海燕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内容介绍
"译文学"是关于译文生成与译文评价的一整套概念系统与知识体系,也是翻译研究不断发展深化的产物。《译文学》在"译文学本体论"的层面上创制了一整套学科概念,提供了译文分析、译文评价的一系列角度与方法;又在"译文学关联论"的层面上阐述了"译
展开
目录
前言
上篇“译文学”本体论
第一章 三种翻译研究模式与“译文学”的立场方法
一、翻译研究中存在着三个问题
二、三种译学模式与“译文学”
三、译文学模式对译本自性的强调第二章 “译文学”的概念与体系
一、译文学关于译文生成的概念
二、译文学关于译文评价与译文研究的概念
三、译文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四、“译文学”与相关学科的关联第三章 中国古代“翻”“译”之辨与译文学的元概念
一、“传”“译”与“传译”
二、“翻”“译”之辨与“翻译”概念的提出
三、“翻·不翻·不可翻”及“翻译度”第四章 “翻”的介入与“可译·不可译”之争的终结
一、“不可译”论者的“不可译”论
二、“可译·不可译”论者没有“翻”的概念自觉
三、所谓“半可译”与“可译·不可译”的调和第五章 翻译方法的概念——迻译·释译·创译
一、“直译·意译”方法论概念的缺陷
二、作为平移式翻译的“迻译”
三、作为解释性翻译的“释译”
四、作为创造性翻译的“创译”第六章 译文质量评价的概念——正译·误译·缺陷翻译
一、“信达雅”的译文质量批评只是印象性批评
二、正译·误译
三、介于正译与误译之间的“缺陷翻译”第七章 译文文化学评价的概念——归化·洋化·融化
一、“归化”的语源及对“异化”一词的质疑
二、从“归化·洋化”的对立走向调和
三、在“归化·洋化”的矛盾运动中走向“融化”第八章 从译文学看“创造性叛逆”的原意、语境与适用性
一、“创造性叛逆”论的原意及对它的误解
二、“创造性叛逆”论的挪用、转换及其问题
三、“创造性叛逆”的适用性及其反思第九章 从张我军译夏目漱石《文学论》看“翻译度”与
译文老化
一、张我军译《文学论》的翻译度问题
二、张译《文学论》中的缺陷翻译、误译、漏译
三、张译《文学论》与译文“老化”问题
下篇“译文学”关联论第十章 译文学与一般翻译学
一、“翻译学”与“翻译理论”
二、“翻译学”与“翻译研究”
三、“翻译学”与“译文学”第十一章 译介学与译文学
一、“译介学”是中国人创制的独特概念
二、“译介学”将翻译纳入比较文学名正言顺
三、“译介学”的可能与不能第十二章 译文学与比较文学
一、究竟有没有“比较的文学”这种“文学”?
二、要克服“比较文化化”就必须提倡译文学
三、文学关系史资源递减,译文学资源无穷无尽第十三章 译文学与外国文学研究
一、原文与译文两种文本的混同
二、“评论”与“研究”两种模式的混同
三、两种混同形成的原因、弊病及其矫正第十四章 译文学与中国翻译文学史
一、译文不在场的翻译文学史实为“文学翻译史”
二、译介学的翻译文学史实为“翻译文化史”
三、译文在场,方能写成真正的“翻译文学史”
本书各章初出一览表
初版后记
“译学四书”版再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