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化篇 理念与使命
守护与创新:现代大学理念与功能研究(代导论)
更新教育发展理念探索新型办学模式
“全球化”时代的现代大学理念和制度创新
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何以可能
“交往”:“全球化”时代大学的第四大功能
附:新世纪大学使命——中外大学校长圆桌论坛主持者言
再谈“交往”作为现代大学的第四大功能
传播科技:现代大学的公共使命
关于文化传播与文化认同的一点思考
“走出象牙塔”之后:大学的功能与责任
附:百年同济: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万钢校长、章仁彪所长做客“世纪讲坛”
文化的认同、传播、宽容:全球化时代的“软实力”博弈
“同济魂”:李国豪与洪堡的大学理念
制度文化篇 管理与战略
现代大学管理:“大学市场化”辨析(代引论)
建设面向新世纪的多功能型现代大学
高教体制改革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法治教与自主办学:教育部直属高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参加国际高校排名榜调查:利多弊少
关于中外合作办学之我见
和衷共济、追求卓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附:同舟共济振雄威,严谨求实创辉煌——同济大学发展战略研究论纲
“有所为、有所不为”:试论新综合性大学的文科发展战略
战略思维、战略时空与战略规划
集聚与辐射:大学城功能规划及人才战略之我见
创意城市与现代大学:从3T理论到三区联动
大学与城市互动:矛盾与对策分析
依法治校:大学章程何以谓“宪法”与“总纲”
教学文化篇 人才与学科
“转识成智”:创新人才的培养何以可能(代引论)
试论素质教育和现代人格的建构与培养
请给理论教科书多一点美感
关于“知识、能力、人格”的统一
以职为志,转识为智,由技入道
“由技入道”:让课程教学洋溢智慧之美
附:由“灌输型”教育向“理解型”教育的转换
“全球化”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论纲
构建科技理性和人文精神相通融的高等工程教育
专业评估与资质鉴定:中国工程教育的“国际接轨”
试论工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全球化”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评估的形而上纬度何以必要与可能
精彩“世博”的启示与高校的“学科建设”
中国高校,何以能“教而得天下之英才”
转识成智、化性为德,以业为志、由技入道
“全球共同善业”: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的教育反思
校园文化篇 理性与诗意
《同济教育研究》卷首语及主编手记集
2002年卷首语
文明何往,教育何为
校庆随感:学会感恩
教师节话师德:立我同济志,扬我同济魂
为同济走向世界喝彩,为大学回归本色祝福
2003年卷首语
知识、科技、“转识为技”与“转识为智”
灾难、危机与大学的责任
科技人文两相兼续脉传薪奔一流
教育质量、“大学城”与“大学经营”漫议
2004年卷首语
文科发展何谓繁荣,何以评价,何以规划
同济文科何以“突出重围”
大学理念、大学功能与大学责任
“后象牙塔”时代的大学
2005年卷首语
缅怀名誉校长,弘扬同济之魂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李庄精神”
“生均成本”:一个引人注目的“关键词”
“空间”的跨接——从地理到文化心理
2006年卷首语
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何谓,大学何为
大学校庆何以成为大众的节日
“关键是要有定力”:从“工程软化”说起
教育质量、教育评估与大学精神
2007年卷首语
百年沧桑,“同济人”何以自豪
守护大学之道:“仰望天空”才能“止于至善”
大学之道,何以为“大”
大学的理想主义何以必要
2008年卷首语
大学,何以能“教而得天下之英才”
同舟共济,多难兴邦;扬善抑恶,教育之本
奥运竞技:游戏、运动何以谓“体育”
“日新之德”:大学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附录 文化随笔三篇
文化与文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道法自然”: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感悟“9·11”: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代跋
我和国庆有个约:与共和国一起成长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