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用勘探开发油气地球化学
0.00     定价 ¥ 13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8352777
  • 作      者:
    作者:(英)小哈利·康尼克|责编:张贺|译者:何文祥//郭彬程//陈奇//胡勇//江凯禧
  • 出 版 社 :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8-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系统介绍了油气地球化学在发现、评价和生产石油中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主要包括石油的来源、烃源岩的沉积、生烃和油气运移等。还介绍了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于烃源岩评价、油-油和油-烃源岩对比的描述,以及在勘探工作中解释天然气数据的方法,并且对石油地球化学在油藏连续性、产量分配、提高采收率监测等方面的应用也进行了阐述。 本书可供油气勘探开发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展开
目录
第1章 概述
1.1 油气地球化学简史
1.2 基本概念
1.2.1 石油
1.2.2 地球化学
1.2.3 含油气系统
1.2.4 沉积有机质
1.2.5 其他沉积有机物
1.3 有机化学综述
1.3.1 共价键
1.3.2 油气
1.3.3 芳香烃
1.3.4 含氮、含硫、含氧化合物
1.3.5 沥青质
1.3.6 化学反应
1.4 稳定同位素
第2章 油气的生成与聚集
2.1 沉积物中的有机质
2.2 干酪根的形成
2.3 烃源岩沉积
2.4 成熟与生烃
2.5 石油运移
2.6 非烃气体来源
2.6.1 二氧化碳
2.6.2 氮气
2.6.3 硫化氢
2.6.4 氦气
2.6.5 氢气
2.7 煤作为油源岩
2.8 总结
第3章 烃源岩评价
3.1 样品采集
3.1.1 岩屑
3.1.2 顶部空间气体/罐装岩屑
3.1.3 钻井液和添加剂样品
3.1.4 岩心和井壁岩心
3.2 总有机碳(TOC)
3.3 岩石热解分析
3.3.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
3.3.2 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
3.3.3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评价
3.4 溶剂提取、SARA分析和提取数据
3.5 气相色谱分析(GC)
3.5.1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评价
3.5.2 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
3.5.3 识别污染
3.6 顶空气体分析
3.6.1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
3.6.2 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
3.7 热解-气相色谱法(PGC)
3.8 分离干酪根
3.9 元素分析
3.10 镜质组反射率
3.10.1 镜质组反射率的干扰
3.10.2 镜质组反射率成熟度解释
3.11 替代反射法
3.11.1 壳质组/孢子组/孢粉干酪根反射率
3.11.2 固体沥青反射率
3.11.3 笔石、牙形石和几丁虫反射率
3.12 可见干酪根类型
3.13 热变指数(TAI)
3.14 干酪根荧光性
3.15 牙形石蚀变指数
3.16 电缆测井方法评价
3.16.1 伽马射线
3.16.2 地层密度
3.16.3 声波
3.16.4 电阻率
3.16.5 烃源岩存在性解释
3.16.6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评价
3.16.7 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
3.17 露头样品
3.18 烃源岩评价策略
3.18.1 背景信息
3.18.2 明确拟解决的问题
3.18.3 做出解释
第4章 原油和天然气数据解释
4.1 原油和天然气的综合性质
4.1.1 API度
4.1.2 天然气相对密度
4.1.3 黏度
4.1.4 倾点
4.1.5 浊点
4.1.6 闪点
4.1.7 硫含量
4.1.8 镍(Ni)和钒(V)含量
4.1.9 SARA
4.1.10 溶解气油比和溶解油气比
4.1.1 l天然气的热值
4.2 相态特征
4.3 原油和天然气蚀变
4.3.1 热蚀变
4.3.2 生物降解
4.3.3 水洗
4.3.4 气洗
4.3.5 脱沥青
4.3.6 脱挥发作用
4.3.7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
4.3.8 污染
4.4 油-烃源岩对比
4.4.1 生物标志化合物
4.4.2 生物标志物分析
4.4.3 油-烃源岩对比数据
4.5 原油反演
4.5.1 特征生物标志物的存在
4.5.2 各组化合物的相对丰度
4.5.3 生物标志物比值
4.6 油源对比和原油反演研究中的方法与障碍
4.7 天然气数据
4.7.1 天然气的来源:生物成因与热成因
4.7.2 热成因天然气的成熟度
4.7.3 气-气和气-烃源岩对比
4.7.4 解释天然气数据的策略与障碍
第5章 油藏地球化学
5.1 产油层检测
5.1.1 钻井液气分析
5.1.2 钻井液气数据解释
5.1.3 荧光切割
5.1.4 等深管
5.1.5 岩石热解分析
5.1.6 溶剂萃取-气相色谱分析
5.1.7 热萃取-气相色谱分析
5.2 高分子蜡
5.3 沥青质
5.4 储层连通性
5.4.1 使用钻井液气数据研究油藏连通性
5.4.2 使用石油样品研究油藏连通性
5.4.3 使用天然气样本研究油藏连通性
5.5 生产分配
5.6 生产问题和定期抽样
5.7 加强采油监测
5.8 储层酸化
5.9 储层地球化学战略
第6章 地表地球化学
6.1 微渗漏
6.2 烃类化合物微渗漏的直接指标
6.2.1 土壤气
6.2.2 吸附剂
6.3 烃类化合物微渗漏间接指标
6.3.1 土壤微生物
6.3.2 伽马射线光谱法
6.3.3 土壤碘
6.3.4 感应极化和电阻率
6.3.5 磁性对比
6.4 微渗漏测量设计与解释
6.5 陆上宏渗漏
6.6 海上宏渗漏
6.7 定位潜在的海底渗漏点
6.7.1 海面浮油
6.7.2 水柱“嗅探器”
6.7.3 海底渗漏特性
6.7.4 定位潜在的海底渗漏特征
6.8 潜在的海底渗漏点采样
6.9 海底沉积物中热生烃的分析
6.10 海面浮油
6.10.1 浮油采样与分析
6.10.2 海上天然气渗漏取样与分析
6.10.3 海滩焦油采样与分析
第7章 非常规资源
7.1 煤层甲烷
7.2 页岩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