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利率走廊调控国际经验与中国目标模式构建研究
0.00     定价 ¥ 6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2016511
  • 作      者:
    作者:杨斌|责编:童祎薇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首先从现象入手,联系发生在我国货币金融领域的“钱荒”和“量宽价高”现象,结合国际货币调控框架在金融“脱媒”趋势下的新发展,直觉上提出向价格型调控框架转型,构建利率走廊调控是应对的策略。那么,问题是这种应对策略只是权宜之计,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否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通过对利率理论进行梳理,笔者发现长期徘徊于主流经济学理论之外的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对货币内生性的深刻洞察,已经解释了进行价格型调控的必然性。对比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与后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两者有联系也有区别。两者的区别使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对利率走廊建设更具有指导意义。其意义在于不仅要依靠利率走廊建设调控银行业的利息收入,还需要宏观审慎政策调控银行业的非息收入,两者相结合使银行业取得社会平均利润率,能让金融回归本源,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改变货币市场“量宽价高”和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现象,实现金融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如果价格型调控具有必然性,那么另外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处于相同时代背景下的英国和美国中央银行为什么会走出两条大相径庭的调控路径?通过梳理两国经济和货币发展史,运用Poole经典模型进行分析,笔者发现两国发展阶段的差异和金融基础条件的不同,是其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的原因。更具有启示意义的是,随着我国经济接近稳态增长,价格型调控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对凯恩斯主义的回归,只是非常规状态下的非常规操作,在量化宽松退出后,利率微调将重回正轨。价格型调控体系的长期性和不可逆性意味着建设利率走廊调控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梳理我国货币政策发展历史,人民银行推动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价格型调控创造了必要条件,我国初步具备建设利率走廊的条件。但是根源于经济和金融领域的结构性矛盾对构建利率走廊形成挑战。笔者结合国外先进经验和我国具体国情,从利率走廊调控各要素入手探讨利率走廊目标模式的构建,在最后的对策建议中从利率走廊的利益诱导、预期引导和货币政策传导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办法。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回顾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之处
第一章 利率走廊调控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操作框架
二、数量型调控框架与价格型调控框架
三、利率走廊调控
第二节 西方利率走廊调控相关理论基础
一、早期价格型调控下的真实票据理论与银行贴现率理论
二、数量型调控下的货币数量论与外生货币供给理论
三、现代价格型调控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对中国构建利率走廊调控体系的指导意义
一、构建利率走廊调控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货币理论的指导地位
二、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及其对利率走廊作用机制的分析
三、银行业利润率与社会平均利润率
第二章 中国货币政策的演变、发展与转型
第一节 早期货币政策实践:信贷规模控制
一、中国货币政策的产生
二、信贷规模控制
三、直接调控为间接调控创造条件
第二节 当前货币政策实践:间接数量型调控
一、1998年至今的间接货币总量调控
二、为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
三、间接数量型调控的特点
第三节 数量型调控向价格型调控转型
一、数量型调控的局限性——转型必要性分析
二、数量型调控下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转型必然性分析
三、数量型调控下利率决定的外生性——价格型调控可能性分析
第三章 中国构建利率走廊调控体系的现实条件与障碍因素
第一节 利率与汇率市场化改革为实施利率走廊调控奠定基础条件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二、汇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
三、利率传导机制日益顺畅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利率调控体系向有利于价格型调控框架转变
一、中央银行流动性调节与预期管理能力提高
二、创新货币政策操作工具
三、建立健全合格担保品框架
第三节 实施利率走廊调控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构建面向价格型调控的框架还不完善
二、中央银行调控能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三、经济金融领域存在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对转型构成挑战
第四章 利率走廊调控模式的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 英国和美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对比分析
一、英国与美国货币政策框架的历史路径
二、数量型调控还是价格型调控——基于Poole模型的分析
三、不同发展阶段下的框架选择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第二节 现代价格型调控模式:利率走廊调控
一、欧洲中央银行
二、加拿大银行
三、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第三节 国际利率走廊调控经验借鉴
一、合理设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二、创设常备借贷与存款便利工具
三、协调公开市场操作
四、具备市场性、基准性和可控性的目标利率
第五章 中国利率走廊调控目标模式构建
第一节 实施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双目标
一、建立通胀目标制
二、兼顾金融稳定目标
第二节 基准利率与政策目标利率的选择
一、选择Shibor作为基准政策利率
二、以常备借贷便利为上限,合理确定利率走廊宽度
第三节 合理实施公开市场业务
一、明确公开市场业务的首要目标
二、公开市场业务的招标方式
第四节 实行余额准备金制度
一、对准备金制度的争议
二、模型建立
三、参数校准
四、模型分析
五、结论
第六章 构建中国利率走廊调控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增强利益诱导的有效性
一、增强Shibor的基准性
二、降低常备借贷便利准入门槛,提升商业银行的融资可得性
三、采取自愿准备金制度
第二节 强化中央银行的预期引导
一、构建“通胀目标制+宏观审慎政策”的调控框架
二、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
第三节 健全顺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加强金融市场建设
二、规范微观市场主体行为
三、应对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时滞问题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