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困顿与奔波
第一节 旗下子弟
第二节 艰苦自学
第三节 相濡以沫
第四节 饥驱远游
第二章 十年磨砺待脱颖——早期小说(上)
第一节 依托“两报”全面“出击”
第二节 “以著侦探小说知名”
第三节 社会小说颇不俗
第三章 十年磨砺待脱颖——早期小说(下)
第一节 游侠传与小说诗化端倪——《浮白快》
第二节 “拟《水浒》”初写失意人——《玻璃岛》
第三节 侠情小说的探索——从《侠义夫妻》到《胭脂剑》
第四节 《宝剑明珠》横空出世
第五节 十年磨一剑——从《宝剑明珠》到《宝剑金钗》
第四章 和老哥儿们“谈天”——早期杂文
第一节 “解饿”和“救国”
第二节 “道德”与“伦理”
第三节 “平民文学”
第四节 气质与文章
附录:残存《小小日报》所载王霄羽杂文发表时间表
第五节 诗骚与传奇文
附录:《平报》所载王霄羽(葆祥)杂文发表时间表
第五章 海滨“度庐”
第一节 兄弟青岛话别
第二节 沙滩上的沉思
第三节 《河岳游侠传》
第六章 为现代侠情小说开宗立派
第一节 “鹤—铁五部曲”的诞生
第二节 “南京七书”之发现
第七章 对仇恨的惩罚——《鹤惊昆仑》
第一节 不全无辜的无辜者
第二节 隐含“否定”的正义性
第三节 爱情失败了,它又胜利了
第八章 挣扎于情义之间——《宝剑金钗》
第一节 悲惨的选择,未尝不崇高
第二节 “这个领域属于心理剧”
第三节 “名士气”及“矫情”
第四节 “失意的男人”之谱系
第九章 “江湖”不讲“理”——《剑气珠光》
第一节 写作策略之瑕疵
第二节 性格逻辑的悖离
第十章 生命力的飞跃和突进——《卧虎藏龙》
第一节 八方受敌的玉娇龙
第二节 深入骨髓的孤独感
第三节 生龙活虎的“闾巷之侠”
第十一章 亲子情,生死别——《铁骑银瓶》
第一节 “通则浅,隔则深”
第二节 雪山皑皑映悲情
第十二章 “南京七书”的失与得
第一节 无能的“英雄”——《舞剑飞花录》
第二节 隽永的幽默——合论《洛阳豪客》
第三节 “得意”的男人——《风雨双龙剑》
第四节 缺陷即是美——《彩凤银蛇传》
第五节 逃离、回归与自我放逐——《纤纤剑》《大漠双鸳谱》
第六节 心灵史与市井图——《春明小侠》《琼楼双剑记》
第十三章 工笔描绘社会世情
第一节 “霄羽”也在青岛“现身”——《落絮飘香》
第二节 京华月色照愁人——《古城新月》
第三节 风魔了青岛女学生——从《海上虹霞》到《寒梅曲》
附录:中期(1938—1945)作品连载情况一览表
第十四章 揭露“金权”“男权”话语
第一节 告别“英雄时代”
第二节 超越“父子冲突”
第三节 女性的“男权话语”
第四节 作者的“身影”
第十五章 故都沧桑京华风习
第一节 追寻清朝帝京
第二节 实写民国古城
第三节 故事中之风俗画
第四节 世态里的皮黄声
附录:《落絮飘香》等七部作品中的京剧剧目统计表
第十六章 成名之后
第一节 “假王度庐”的故事
第二节 青岛生活一斑
第三节 后期作品概况
第十七章 诠释野史稗说
第一节 野史纷纭传“八侠”——《雍正与年羹尧》之一
第二节 旧传说的新阐释——《雍正与年羹尧》之二
第三节 别具一格的复仇故事——《紫电青霜》
第四节 鞭笞兵、匪、官、绅——《春秋戟》
第五节 富有象征性的主题——《宝刀飞》
第六节 有关和砷的故事——《金刚玉宝剑》
第十八章 叙述艺术的演进
第一节 从《绣带银镖》《紫凤镖》《燕市侠伶》说起
第二节 继承传统,汲取新潮
第三节 “京片儿”与“细民声口”
第十九章 从小说到戏剧、曲艺
第一节 “史胖子来在东山下”——川剧
第二节 鲍振飞成了恶霸——京剧
第三节 六班合演《玉娇龙》——潮剧
第四节 “买主自来不消喊”——评书
第二十章 桃李岂无言
第一节 一所美丽的学校
第二节 语文组的“活字典”
第三节 狷者有所不为
第四节 慈爱的父亲
第五节 大树下的恬然
第六节 静悄悄的诀别
第二十一章 青史应留名
第一节 “雅”“俗”与“通俗”
第二节 成见应该破除
第三节 不可或缺的“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