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博士生教育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
1.1.2 博士生愈发广泛而深入地参与科研
1.1.3 对于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的认识有限
1.2 研究问题与目的
1.3 研究思路与架构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状况
2.1 科研生产力的内涵与测量
2.1.1 科研生产力的内涵
2.1.2 科研生产力的测量
2.1.3 对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的界定
2.2 个体科研生产力影响因素研究
2.2.1 影响高校教师科研生产力的因素
2.2.2 影响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的因素
2.2.3 文献述评
第3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设计
3.1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1.1 理论基础:从社会认知理论到自我效能理论
3.1.2 分析框架:社会认知理论在博士生科研活动中的应用
3.2 研究假设与模型
3.2.1 研究假设
3.2.2 模型设定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问卷调查
3.3.3 访谈
3.4 研究工具开发与修订
3.4.1 问卷设计
3.4.2 变量测量
3.4.3 问卷修订
3.4.4 访谈提纲设计
3.5 数据准备
3.5.1 样本描述
3.5.2 信度与效度
3.6 小结
第4章 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状况与科研活动认知状况
4.1 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状况
4.1.1 科研能力发展总体描述
4.1.2 科研能力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4.1.3 科研产出情况总体描述
4.1.4 科研产出的差异性分析
4.1.5 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与科研产出的相关分析
4.2 博士生对科研训练环境的认知状况
4.2.1 科研训练环境的总体认知描述
4.2.2 科研训练环境认知的差异性分析
4.3 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状况
4.3.1 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总体描述
4.3.2 科研自我效能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4.4 中介变量状况描述分析
4.4.1 目标建构
4.4.2 科研兴趣
4.4.3 课题参与
4.4.4 科研时长
4.5 小结
第5章 博士生科研生产力发展路径分析
5.1 模型一的修正与检验:博士生科研能力发展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1.1 初始模型
5.1.2 模型修正与检验结果
5.1.3 结果解释
5.2 模型二的修正与检验:博士生科研产出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2.1 初始模型
5.2.2 模型修正与检验结果
5.2.3 结果解释
5.3 模型一和模型二的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5.3.1 针对学科类型变量的多群组分析
5.3.2 针对年级变量的多群组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博士生科研生产力的提升策略
6.1 改善博士生科研训练环境
6.2 提升博士生科研自我效能
6.3 鼓励博士生适度参与课题项目
6.4 关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隐性知识的传递
6.5 延伸讨论:关于论文发表的毕业要求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建议
7.3 创新之处
7.4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