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析要/中国名山风景名胜区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8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2270408
  • 作      者:
    作者:李雄//孙漪南|责编:杜洁//李玲洁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10-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通过专业的视角对普陀山风景特征进行全面解析,向读者们介绍了普陀山风景形成的背景、内容与营造理法。通过宏观与微观双重视角,从时间、空间与文化三个维度对普陀山的风景营造展开分析研究,力图从多层次、多角度呈现出普陀山风景的本质特征。全书资料翔实,研究团队收集了多个时期的普陀山山志,并进行多次实地踏勘,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一幅收藏在日本的元代普陀山图更是目前反映普陀山风景的最早图像资料。另外,通过卫星数据获取和历史影像资料的电子化也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手段。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普陀山自然与人文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
一、区位范围
二、地质地貌
三、气候气象
四、水文水源
五、植被资源
第二节 人文资源
一、社会背景
二、经济状况
三、文化背景
第三章 普陀山风景构成与特征
第一节 风景构成要素
一、人文景观
二、自然景观
第二节 风景特征
第四章 普陀山寺庵景观时空演变
第一节 “开山”时期—唐代及唐以前
一、佛教文化发展
二、普陀山发展
三、普陀山寺庵景观发展
第二节 “名刹”时期——五代、宋、元
一、佛教文化发展
二、普陀山发展
三、普陀山寺庵景观发展
第三节 “名山”时期——明、清、民国
一、佛教文化发展
二、普陀山发展
三、普陀山寺庵景观发展
第四节 “风景名胜区”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一、普陀山发展
二、普陀山寺庵景观发展
第五节 寺庵景观发展的特点及驱动因子
一、特点
二、驱动因子
第五章 普陀山寺庵景观空间格局与风景特征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与寺庵分布
一、山体与寺庵
二、水体与寺庵
三、传统风景文化格局与寺庵
第二节 自然形胜、核心寺庵与寺庵分布
一、普通自然形胜与寺庵
二、核心自然形胜与寺庵
三、核心寺庵对整体寺庵空间分布的影响
四、小结
第三节 交通系统与寺庵分布
一、海上交通与寺庵
二、岛屿内部交通与寺庵
第四节 佛教文化与寺庵分布
第五节 寺庵分布空间格局形式
一、街巷式
二、串联式
三、散布式
第六节 寺庵景观空间格局特点与形成机制
一、普陀山寺庵景观空间格局特点
二、自发性形成机制
第六章 普陀山寺庵建筑与园林风景营造析要
第一节 寺庵建筑空间
一、建筑单体
二、建筑平面组合形式
三、建筑空间竖向组织
四、建筑空间尺度分析
五、建筑空间艺术特征
第二节 庭院环境空间
一、宗教性庭院
二、生活性庭院
三、过渡性院落
第三节 寺庵引导空间
一、引导空间的作用
二、引导空间的组成
三、引导空间的作用机制
第四节 寺庵环境空间
一、寺庵外园林化的空间
二、赋予人文意蕴的自然与形胜
第五节 典型寺庵景观类型析要
一、大寺——法雨禅寺
二、庵院——洪筏禅院
三、茅蓬——大观蓬
第六节 寺庵景观的艺术特征
一、建筑空间与引导空间的结合
二、模糊的建筑空间
三、自然空间的看与被看的转换
四、海洋文化与传统文化、宗教文化的相互成就
第七章 普陀山人文景观意境生成与表达
第一节 意境的生成
一、意境
二、意境形成的机制
第二节 意境的情境内容
一、佛教文化
二、修行生活情趣
三、自然赞颂
四、个人意趣
第三节 物境与情境转化
一、物境与情境转化方法
二、意境的提示与指引方法
第四节 意境营造的特点
一、以佛教教化为主要目的
二、意境统领全山
三、充满个人情趣与意志
四、意境营造手段丰富
第八章 普陀山寺庵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第一节 近代普陀山保护工作现状
一、近代普陀山所做的保护更新工作
二、近代保护更新工作对寺庵景观的积极影响
三、近代保护更新工作对寺庵景观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对普陀山寺庵景观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一、全山寺庵景观结构的整合
二、寺庵建筑空间尺度的调整与控制
三、引导系统的完善
四、自然元素的恢复
五、总结——限制生活属性发展,加强宗教神圣属性
附表
附表1 普陀山历代寺庵统计表
附表2 普陀山历代自然形胜统计表
附表3 民国10年测绘图中所记录寺庵附近自然形胜情况表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