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要奠基人侯外庐的专题研究。全书分为十章,而这十章又可以分为相对独立的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侯外庐大学时代的思想及其向马克思主义的转变”和第二章“侯外庐早年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史研究”,这是侯外庐在成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之前的思想和学术经历,这两章虽然不是严格意义的史学史内容,但却是我们理解侯外庐史学思想的必要内容。第二部分是第三章“侯外庐学术路径的形成——兼与陶希圣、郭沫若相比较”、第四章“侯外庐对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的研究与运用”以及第五章“侯外庐眼中郭沫若导师与论敌的双重形象”,这三章的核心内容是侯外庐学术领域的转变,即从经济学向历史学的转变,以及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早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地位。第三部分是第六章“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初版)的学术意义”、第七章“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初版)和第五卷的修订与学术贡献”、第八章“侯外庐主编《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的学术意义”。这三章是对侯外庐的经典著作《中国思想通史》的系统研究,也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第四部分是第九章“侯外庐思想史研究中的史学史特色”,这是从思想史与史学史交叉研究的角度对侯外庐思想史研究特色所做的探讨。第五部分是第十章“侯外庐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话语体系”,是对侯外庐的历史理论体系的梳理和总结。此外,本书在结语中总结了侯外庐史学遗产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对侯外庐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启示做了说明。附录则是两篇有关侯外庐史学的专题论文,与正文亦可相互印证。本书史论结合地研究侯外庐的史学思想以及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