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丛书”序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安全域的普遍性
1.2 配电安全域的起源和发展
1.2.1 与输电安全域的关系
1.2.2 配电安全域研究的各阶段
1.3 配电安全域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章 配电安全域的基础知识
2.1 工作点
2.1.1 节点视角工作点
2.1.2 馈线段视角工作点
2.1.3 工作点观测视角的选择
2.2 状态空间
2.3 潮流方程
2.3.1 交流潮流方程
2.3.2 直流潮流方程
2.4 N-0安全性
2.5 N-1安全性
2.5.1 故障集
2.5.2 N-1安全性模型
2.5.3 N-1安全准则
2.5.4 关键元件N-1安全性
2.6 城市配电网安全性分析的假设
参考文献
第3章 配电安全域的定义与存在性
3.1 配电安全域的定义
3.1.1 通用安全域的数学定义
3.1.2 DSSR的数学定义
3.2 DSSR边界的数学定义
3.3 DSSR与供电能力的关系
3.4 N-1仿真分界现象
3.5 DSSR存在性证明
3.5.1 N-1安全函数
3.5.2 DSSR的存在性证明思路
3.5.3 单元件单恢复方案域的存在性证明
3.5.4 单元件域的存在性证明
3.5.5 多元件域的存在性证明
3.6 DSSR的实证研究
3.6.1 电网概况
3.6.2 安全边界计算结果
3.6.3 安全边界验证
3.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配电安全域的模型及求解
4.1 DSSR的数学模型
4.2 DSSR的直流潮流模型
4.3 DSSR的交流潮流模型
4.4 解析法求解
4.5 仿真法求解
4.6 算例分析
4.6.1 算例概况
4.6.2 安全域的求解结果
4.6.3 安全域的二维图像
4.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配电安全域的观测与性质机理
5.1 DSSR的二维直接观测与性质机理
5.1.1 观测方法
5.1.2 观测馈线的联络关系
5.1.3 馈线联络对二维边界形状的作用机理
5.1.4 馈线联络对二维边界数量的作用机理
5.1.5 安全边界与馈线联络的对应关系
5.2 DSSR的全维直接观测与性质机理
5.2.1 全维直接观测概念与方法
5.2.2 两供一备接线安全域产生机理
5.2.3 柔性接线安全域的产生机理
5.3 DSSR的全维间接观测与性质机理
5.3.1 全维间接观测的概念与方法
5.3.2 瓶颈元件对DSSR的作用机理
5.3.3 网架结构对DSSR的作用机理
5.4 DSSR的综合观测
5.4.1 DSSR观测方法总结
5.4.2 DSSR综合观测方法
5.4.3 算例分析
5.5 DSSR的形状图谱
5.5.1 DSSR的二维图谱
5.5.2 DSSR二维图谱的特殊图像
5.6 DSSR的体积
5.6.1 DSSR体积的定义
5.6.2 DSSR体积的计算
5.6.3 算例分析
5.7 DSSR的通用性质
5.8 DSSR的维度
5.8.1 DSSR的二元维度
5.8.2 DSSR的一元维度
5.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安全域在配电运行中的应用
6.1 安全距离
6.1.1 安全距离的定义
6.1.2 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
6.2 基于DSSR的安全评价
6.2.1 基于GSD的安全评价方法
6.2.2 基于FSD的安全评价方法
6.2.3 算例分析
6.3 基于DSSR的网络重构
6.3.1 指标定义
6.3.2 重构模型
6.3.3 算法求解
6.3.4 算例分析
6.4 基于DSSR的安全框架
6.4.1 功能框架
6.4.2 基础功能
6.4.3 安全监控功能
6.4.4 安全框架示例
6.4.5 相近概念对比
6.5 基于DSSR的态势感知
6.5.1 安全性与态势感知的关系
6.5.2 安全性态势感知框架及方法
6.5.3 算例分析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智能电网新条件下的配电安全域
7.1 有源配电网的安全域
7.1.1 研究场景与基本假设
7.1.2 有源配电网的安全性
7.1.3 数学模型
7.1.4 算例分析
7.2 DG和微网的运行域
7.2.1 概念和模型
7.2.2 边界求解方法
7.2.3 算例分析
7.3 计及DG与需求响应的DSSR
7.3.1 计及DG和DR后的安全性
7.3.2 数学模型
7.3.3 算例分析
7.4 柔性配电网的安全域
7.4.1 FDN与智能配电网相关概念
7.4.2 FDN的安全约束
7.4.3 数学模型
7.4.4 算例分析
7.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结语
致谢
本书相关成果清单
附录 术语符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