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金属的加热
1.1 金属加热的物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1.1 加热介质与工件表面的传热过程
1.1.2 工件内部的传热过程
1.2 金属加热参数的确定
1.2.1 加热速度的确定
1.2.2 加热温度的选择
1.2.3 加热时间的确定
1.2.4 金属在真空中的加热速度和加热时间
1.3 钢加热时的氧化与脱碳反应及其控制
1.3.1 钢加热时的氧化反应及氧化过程
1.3.2 钢加热时的脱碳反应及脱碳过程
1.3.3 氧化与脱碳的控制
1.4 钢的过热和过烧
1.4.1 过热
1.4.2 过烧
思考题
第2章 钢的退火与正火
2.1 退火与正火概念
2.2 常用退火工艺方法
2.2.1 完全退火
2.2.2 不完全退火
2.2.3 球化退火
2.2.4 扩散退火
2.2.5 预防白点退火
2.2.6 再结晶退火
2.2.7 去应力退火
2.3 正火
2.4 退火、正火后的组织性能比较与工艺选择
2.5 退火、正火常见缺陷与避免措施
思考题
第3章 钢的淬火及回火
3.1 淬火概念
3.2 淬火工艺参数的确定
3.2.1 淬火加热方式及加热温度的确定原则
3.2.2 淬火加热时间的确定原则
3.2.3 淬火介质及冷却方式的选择与确定原则
3.3 淬火介质
3.3.1 淬火介质的分类
3.3.2 工件在淬火介质中的冷却过程
3.3.3 淬火介质冷却特性的测定
3.3.4 常用淬火介质及其冷却特性
3.4 钢的淬透性
3.4.1 淬透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4.2 淬透性的实验测定方法
3.4.3 淬透性曲线的应用
3.5 淬火方法及其应用
3.6 淬火应力与变形、开裂
3.6.1 淬火应力
3.6.2 淬火变形
3.6.3 淬火裂纹
3.6.4 减少淬火畸变、防止淬火开裂的措施
3.7 淬火新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3.7.1 淬火加热新方法
3.7.2 数字化淬火冷却控制技术
3.7.3 晶粒超细化淬火
3.7.4 提高韧性的淬火新方法
3.7.5 等温淬火的发展
3.8 钢的回火
3.8.1 回火工艺参数的确定
3.8.2 回火的分类及应用
3.9 淬火和回火缺陷及案例分析
3.9.1 淬火缺陷及其预防与补救
3.9.2 回火缺陷及其预防与补救
3.9.3 淬火和回火处理案例与缺陷控制
思考题
第4章 钢的表面淬火
4.1 表面淬火概念及应用
4.2 表面淬火工艺原理
4.2.1 钢在非平衡加热时的相变特点
4.2.2 快速加热对相变后组织的影响
4.2.3 原始组织对快速加热相变的影响
4.3 表面淬火后的组织与性能
4.3.1 表面淬火后的组织
4.3.2 表面淬火后的性能
4.3.3 表面淬火淬硬层深度及分布对工件承载能力的影响
4.4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4.4.1 感应加热基本原理
4.4.2 感应加热的物理过程
4.4.3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工艺
4.4.4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前后的热处理
4.4.5 感应加热淬火常见质量问题及返修
4.5 其他表面淬火法
4.5.1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4.5.2 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4.5.3 电子束加热表面淬火
4.5.4 太阳能加热表面淬火
思考题
第5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
5.1 化学热处理基本概念
5.2 化学热处理原理
5.2.1 渗剂的分解与扩散
5.2.2 活性原子在工件表面的吸附
5.2.3 渗入元素由工件表面向里扩散
5.2.4 化学热处理的质量控制
5.3 钢的渗碳
5.3.1 渗碳工件对渗层的技术要求
5.3.2 气体渗碳
5.3.3 固体、液体渗碳
5.3.4 渗碳后的热处理
5.3.5 渗碳后钢的组织与性能
5.3.6 渗碳件常见缺陷及预防补救措施
5.3.7 先进气体渗碳技术
5.4 钢的渗氮
5.4.1 渗氮的特点
5.4.2 渗氮层的组织与性能
5.4.3 气体渗氮
5.4.4 离子渗氮
5.4.5 渗氮后的质量检验及常见缺陷
5.4.6 渗氮工艺的发展
5.5 钢的碳氮共渗与软氮化
5.5.1 碳氮共渗
5.5.2 软氮化
5.6 其他化学热处理
5.6.1 渗硼
5.6.2 渗硫
5.6.3 渗铬
5.6.4 渗铝
思考题
第6章 钢的形变热处理
6.1 低温形变热处理
6.1.1 低温形变热处理工艺参数
6.1.2 低温形变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
6.1.3 低温形变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
6.1.4 其他低温形变热处理
6.2 高温形变热处理
6.2.1 高温形变热处理工艺参数
6.2.2 高温形变热处理后的组织变化
6.2.3 高温形变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
6.2.4 其他高温形变热处理
6.3 表面形变热处理
6.3.1 表面高温形变淬火
6.3.2 表面冷形变强化
6.4 形变化学热处理
6.4.1 钢件化学热处理后冷变形
6.4.2 钢件形变后化学热处理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