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及其评价体系建构分析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74852
  • 作      者:
    作者:郑保章//何苗//李良玉|责编:王丹//赵洁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内容介绍
科技传播促进科技本身的延续、积累和发展,以此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家实力。科技传播是科学技术知识在不同传播主体之间传递并向社会扩散的过程,新媒体时代媒介的互动性特质和网络化思维使科技传播呈现“围观”的效应,不论是新闻还是事件,不论是科普还是教育,不断增多且无法确定变量的庞杂信息迅速扩充到传播过程中,新媒体作为传递信息具有即时陛、互动性等特点的媒介平台,如何与科技传播对内容严谨求实的要求相适应?科技传播生态是否与自然生态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特征?本书将生态学思维中的关联性与整体性、动态性和平衡性作为跨学科研究的视角,从生态学角度把握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本质和特点,使用投影寻踪模型对中国各地区科技传播能力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实问题,剖析其根源,以期能够实现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动态平衡的目标。 本书适合从事科技传播及管理的研究人员、新闻传播学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以及企事业单位关注新媒体环境下科技传播规律的相关人员阅读。
展开
目录
绪论
1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审视
1.1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界说
1.1.1 新媒体的界定
1.1.2 科技传播的概念
1.1.3 科技传播生态的内涵
1.2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何以必要
1.2.1 生态学理论发展的现代意蕴
1.2.2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生态隐喻
1.2.3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的社会基础
1.3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何以可能
1.3.1 时代特征:新媒体的时代发展
1.3.2 理论基础:媒介技术哲学的延伸
1.3.3 环境依赖:风险社会的科技传播生态
2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本质及生态构成
2.1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本质
2.1.1 科技传播的存在方式:展现和解蔽
2.1.2 科技传播的指引方式:从空虚意向走向充实意向
2.1.3 科技传播的澄明之境:伦理意向性
2.2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分析
2.2.1 科技传播生态的复杂适应性
2.2.2 科技传播生态的过程混沌性
2.2.3 科技传播生态的整体涌现性
2.3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结构:以雾霾事件为例
2.3.1 雾霾事件回顾及社会认知过程
2.3.2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群体
2.3.3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资源
2.3.4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环境
3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失衡表现
3.1 传播主体导向偏差
3.1.1 意见领袖的舆论导向失衡
3.1.2 信源和受众的传播偏向失衡
3.2 传播内容异化的表现
3.2.1 信息虚假的网络谣言
3.2.2 信息超载的选择泛滥
3.2.3 信息落差的“数字鸿沟”
3.3 传播媒介生态失衡
3.3.1 媒介生态位重叠导致同质化资源恶性竞争
3.3.2 “媒介娱乐化”的科技传播叙事
3.3.3 风险社会的媒介呈现
4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生态根源反思
4.1 科技传播主体根源
4.1.1 科技传播主体的伦理失范
4.1.2 科技传播主体的异化
4.1.3 科技传播主体把关缺失
4.2 科技传播媒介根源
4.2.1 技术对新媒体的影响
4.2.2 新媒体自身的技术困境
4.2.3 媒介的风险隐患
4.3 科技传播环境根源
4.3.1 科学主义反思
4.3.2 风险社会存在
4.3.3 社会监管弱化
5 新媒体时代科技传播的生态平衡路径
5.1 主体自律与基本素养
5.1.1 发挥主体自律精神
5.1.2 提升受众科学素养
5.2 媒介自由与媒介秩序
5.2.1 媒介伦理:实践中“善”的德行
5.2.2 媒介融合: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
5.2.3 媒介控制:自由与责任同在
5.3 科技传播环境优化
5.3.1 风险社会责任
5.3.2 健全监管过程
6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能力的生态评价
6.1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能力的生态模型构建与求解
6.1.1 投影寻踪模型及求解
6.1.2 随机前沿模型及求解
6.1.3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6.2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能力测度结果与分析
6.2.1 基于投影寻踪的变量测度
6.2.2 科技传播能力的测度结果与分析
6.3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6.3.1 单位根检验
6.3.2 协整关系检验
6.3.3 个体固定截面加权
6.3.4 个体固定截面加权设定
7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体系构建
7.1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体系的建立
7.1.1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7.1.2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体系的构成
7.2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模型
7.2.1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模型的选择
7.2.2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7.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7.3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标准的确定
7.3.1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评价标准的等级划分
7.3.2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评价标准的确定方法
7.3.3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评价标准的确定过程
8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实证评价
8.1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现状及统计分析
8.1.1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人员分析
8.1.2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环境分析
8.1.3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影响分析
8.2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具体评价
8.2.1 问卷设计与调研过程
8.2.2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评价分析
8.3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状况分析
8.3.1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主体的健康状况分析
8.3.2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分析
8.3.3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影响力的健康状况分析
9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科技传播生态的对策建议
9.1 建立科技传播道德建设的长效监测评估机制
9.2 提升科技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