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海拔矿井通风概论
1.1 高海拔矿井通风问题分析
1.2 高海拔矿井通风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高海拔矿井通风技术研究现状
1.3.1 高海拔矿井通风优化研究
1.3.2 高海拔矿井动态送风补偿研究
1.3.3 高海拔矿井通风研究综述
1.4 本书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高海拔矿井特性分析
2.1 海拔高度对井下通风的影响
2.1.1 高海拔矿井通风系统特点
2.1.2 海拔对空气性质的影响
2.1.3 海拔对矿工生理的影响
2.1.4 海拔对井下生产的影响
2.2 高海拔地区矿井通风困难致因分析
2.2.1 通风网络动态改变及通风构筑物设置不合理
2.2.2 高海拔矿井通风动力不足
2.2.3 高海拔矿井通风管控意识淡薄
2.3 高海拔适宜通风方式分析及通风参数的校核
2.3.1 高海拔适宜通风方式分析
2.3.2 高海拔地区矿井通风风量校核
2.3.3 高海拔矿井通风风阻校核
2.3.4 高海拔地区矿井通风机校核
2.4 本章小结
3 高海拔矿井动态送风补偿优化方法
3.1 高海拔矿井动态送风补偿优化理论
3.1.1 动态送风补偿的优化指标
3.1.2 局部优化理论
3.1.3 全局优化理论
3.2 高海拔矿井动态送风补偿系统能耗模型
3.2.1 暖风机能耗模型
3.2.2 热水循环能耗模型
3.2.3 空气处理机组能耗模型
3.2.4 末端处理风机能耗模型
3.3 局部系统优化仿真结果及分析
3.3.1 局部优化方法的建立
3.3.2 局部优化仿真结果及分析
3.4 全局系统分解和稳态辨识
3.4.1 全局系统递阶结构分解
3.4.2 全局系统稳态优化数学描述
3.4.3 全局系统稳态辨识
3.5 高海拔矿井动态送风补偿优化方法
3.5.1 系统优化问题
3.5.2 系统优化方法
3.6 本章小结
4 高海拔矿井动态送风补偿系统优化模型
4.1 高海拔矿井动态送风补偿系统模型
4.1.1 参数修正模型的建立
4.1.2 参数修正模型的验证
4.1.3 补偿系统模型的建立
4.2 高海拔矿井末端巷道动态送风补偿数值模拟
4.2.1 末端巷道模型建立
4.2.2 末端巷道动态送风补偿模拟结果
4.3 高海拔矿井动态送风补偿优化策略
4.3.1 井上逐时热舒适优化指标的确定
4.3.2 井下逐时热舒适优化指标的确定
4.3.3 动态送风补偿策略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空气幕调节的高海拔矿井局部增压技术
5.1 空气幕联合局部增压仿真平台
5.2 传统矿井风流调控技术分析
5.2.1 阻力调节
5.2.2 增能调节
5.3 矿用空气幕调控风流理论
5.3.1 矿用空气幕基本构成
5.3.2 矿用空气幕取风方式
5.4 矿用空气幕选型步骤及参数确定
5.5 井下人工增压方案设计
5.5.1 增能设计
5.5.2 增阻设计
5.6 多功能矿用空气幕联合局部增压模型构建
5.7 本章小结
6 高海拔矿井通风调控方案设计及优选
6.1 高海拔矿井通风方案拟定原则
6.2 高海拔矿井通风优选指标的确定
6.2.1 通风优选指标体系建立
6.2.2 指标选取合理性分析
6.3 基于VENTSIM解算的通风评价指标数值确定
6.4 基于组合赋权的评价指标权重值确定
6.4.1 AHP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6.4.2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6.4.3 组合赋权
6.5 组合赋权——TOPSIS通风方案优选模型
6.6 本章小结
7 动态送风补偿及局部增压实例
7.1 MZG金矿通风现状测评分析及通风参数测算
7.1.1 生产现状介绍
7.1.2 矿井通风系统现状介绍
7.1.3 ’MZG金矿通风测定及问题分析
7。1.4 。MZG金矿井下通风参数核算
7.2 高海拔矿井动态送风补偿优化研究
7.2.1 局部优化
7.2.2 全局优化
7.2.3 局部优化结果及分析
7.2.4 全局优化结果及分析
7.3 空气幕调节的MZG金矿局部增压仿真
7.3.1 增压调控优化及数值模拟仿真分析
7.3.2 调控效果分析
7.4 MZG金矿通风解算及改造方案优选
7.4.1 通风方案的拟定
7.4.2 解算结果分析及方案优选
7.5 调控效果评价及管控建议
7.5.1 通风评价效果
7.5.2 通风管控建议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附录
附录1 通风定性指标评分表数据
附录2 1号回风井困难情况下通风阻力计算
附录3 2号回风井困难情况下通风阻力计算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