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历程
1.1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
1.2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
1.3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20年代(数据统计至2019年底)
1.3.1 铁路隧道
1.3.2 公路隧道
1.3.3 水工隧洞、地下电站、储油储气等地下洞库
1.3.4 城市轨道交通
1.3.5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第二章 山岭隧道的勘测设计
2.1 隧道分类及其特点
2.1.1 隧道用途分类
2.1.2 各类隧道的共同特点
2.2 勘测设计主要流程及文件组成
2.2.1 大、中型建设项目勘测设计主要流程(以铁路干线工程为例)
2.2.2 山岭隧道勘测设计主要文件
2.2.3 隧道专业勘测设计工作流程
2.2.4 隧道专业勘测工作内容及成果
2.3 隧道围岩分级及隧道平面纵断面设计
2.3.1 隧道地质水文测绘
2.3.2 隧道围岩分级
2.3.3 隧道位置的选择
2.3.4 隧道平面、纵断面设计
2.4 隧道横断面设计
2.4.1 隧道建筑限界
2.4.2 隧道衬砌内轮廓
2.4.3 隧道支护衬砌结构构造
2.4.4 关于隧道设计计算理论问题
2.5 隧道设计施工方法的新理念
2.5.1 隧道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应用是重大技术创新
2.5.2 新奥法(NATM)促进现代支护理论的发展
2.5.3 现代隧道支护“信息化设计”流程
第三章 山岭隧道工程的施工
3.1 山岭隧道施工方法分类
3.1.1 明挖法施工
3.1.2 暗挖法施工
3.2 稳定围岩全断面开挖法
3.2.1 全断面一次开挖成形的步序
3.2.2 全断面爆破开挖
3.2.3 全断面开挖喷射混凝土支护
3.2.4 设置围岩位移监控量测测站
3.2.5 全断面开挖装碴与运输
3.2.6 铺设防水层
3.2.7 二次衬砌施工
3.3 中等稳定围岩正台阶开挖法
3.3.1 台阶的长度
3.3.2 正台阶分次成形的步序
3.4 软弱围岩分部开挖法
3.4.1 分部开挖的主要方法
3.4.2 地质超前预报
3.4.3 围岩预先加固
3.4.4 围岩超前支护
3.4.5 人工与机械配合开挖
3.4.6 施作拱墙初期支护设置监控量测测站
3.4.7 出碴运输
3.4.8 施作仰拱初期支护闭合
3.4.9 拆除中隔墙和中隔板
3.4.10 完成二次衬砌
3.5 隧道掘进机(TBM)法
3.6 山岭隧道运营设施和养护维修
3.6.1 隧道运营通风
3.6.2 公路隧道防灾报警
3.6.3 隧道的养护维修
3.7 山岭隧道工程实例
3.7.1 牛角山隧道
3.7.2 下坑隧道
3.7.3 大瑶山隧道9号断层地段初期支护施工
3.7.4 新八达岭隧道和八达岭长城站
3.7.5 高黎贡山隧道
第四章 建设水下隧道
4.1 修建技术方案比选
4.1.1 矿山法
4.1.2 沉管法
4.1.3 盾构法
4.2 工程水文地质勘察与隧道选址
4.2.1 工程地质勘察主要任务
4.2.2 水文地质勘察主要任务
4.2.3 水下隧道选址
4.3 水下隧道工程实例
4.3.1 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
4.3.2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
第五章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5.1 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意义
5.2 以地下铁道为骨干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5.3 城市道路隧道
5.4 城市水下隧道
5.5 与以综合管廊为代表的地下市政设施
第六章 建设城市地下铁道
6.1 城市隧道的种类及共同特点
6.1.1 城市隧道分类
6.1.2 城市隧道共同特点
6.2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6.2.1 线网规划的特别重要性
6.2.2 规划设计原则
6.2.3 地下铁道的敷设方式、客流预测及服务水平
6.3 地下铁道的设计
6.3.1 限界
6.3.2 线路平面纵剖面设计
6.3.3 地下铁道建筑
6.3.4 地下铁道结构
6.3.5 地下铁道结构设计计算
6.3.6 地下铁道结构防水
6.4 地下铁道的施工
6.4.1 施工准备
6.4.2 明挖施工
6.4.3 浅埋暗挖施工
6.4.4 盾构法施工
6.5 地下铁道工程实例
6.5.1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建设前期工作
6.5.2 徐州地铁1、2号线彭城广场换乘站
6.5.3 香港地铁机场快线及东涌线之香港站
6.5.4 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西九龙站
第七章 中国隧道工程修建技术展望
7.1 工程地质勘察方面
7.2 建筑材料方面
7.3 工程设计方面
7.4 工程施工方面
7.5 隧道运营方面
7.6 延长隧道使用寿命
主要参考文献
结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