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第1章 学习者和教师
1.1 学习者
1.1.1 多种影响因素
1.1.2 基本生理功能
1.1.3 语言学习能力
1.1.4 动机和态度
1.1.5 学习者的年龄
1.2 教师
第2章 语言习得
2.1 自然语言习得和控制式语言习得
2.1.1 自然语言习得
2.1.2 机构中的控制式语言习得
2.2 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外语和多语言
2.2.1 一语习得
2.2.2 双语
2.2.3 多语言
2.2.4 德语作为第二语言和德语作为外语
第3章 文章、教材和媒体
3.1 学习者需要何种文章?
3.1.1 媒介型或交际型的书面及口语文章
3.1.2 真实的文章和教科书语言
3.2 教学材料和教学材料分析
3.2.1 教材的组成部分
3.2.2 教材的构成
3.2.3 教材如何做到目标群体导向?
3.2.4 教学材料的作用
3.2.5 历代教材
3.2.6 教学材料分析
3.3 对外德语课程中的媒体应用
3.3.1 外语学习的日益媒体化
3.3.2 外语学习和数字媒体
第4章 外语教学法
4.1 语法翻译法
4.2 直接法
4.3 听说法
4.4 视听法
4.5 和相关学科发展脱钩
4.6 交际法
4.7 跨文化法
4.8 以任务导向为核心的外语教学
4.9 其他方法
4.10 表演式外语学习
第5章 教学和学习形式
5.1 教学与学习的社会形式
5.1.1 传统课堂教学
5.1.2 小组练习/合作学习
5.1.3 大班教学
5.2 教学与学习的工作形式
5.2.1 练习和任务
5.2.2 项目
5.2.3 游戏
5.3 独立学习和共同学习,虚拟学习和共地学习”
5.3.1 独立学习和共同学习
5.3.2 现场学习、虚拟学习和混合式学习
5.4 学习策略和学习者自主
5.5 互助(Tandem)学习
第6章 口头和书面文章的理解和创作
6.1 技能分类
6.2 领悟技能
6.2.1 外语文章的阅读
6.2.2 听力理解
6.2.3 理解风格和理解策略
6.2.4 促进理解的练习
6.3 创作技能
6.3.1 写作
6.3.2 口头交流
6.3.3 独立的会话课?
6.4 翻译
第7章 错误与纠错
7.1 目标语形式偏误
7.2 错误产生的原因
7.3 纠错
第8章 语言与交流:既是学习对象,也是学习过程
8.1 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
8.2 教学设计
8.3 语音教学
8.4 流利度
8.5 词汇教学
8.6 语法教学
8.6.1 教学语法
8.6.2 外语教学中语法知识的呈现方式
8.6.3 语法进阶
8.7 外语教学中的篇章问题——以学术语言为例
8.8 专业语言教学
第9章 国情学与文化学
9.1 目标语环境下的自然国情文化习得
9.2 德语国家之外的国情文化教学
9.3 多种多样的国情文化教学法
9.3.1 国情文化教学的重点:事实信息
9.3.2 国情文化教学的重点:生活常识
9.3.3 国情文化教学的重点:自身文化与目标文化的互动
9.3.4 国情文化教学的重点:目标语文化体验
9.4 多样的文化与趋同的文化教学
9.5 “国民刻板印象”的引人
9.6 教学内容的选择
9.7 绘画艺术、音乐、政治歌舞剧
9.8 德语国家的多语言中心理论
9.9 语言和文化的融合:礼貌原则
第10章 文学作品在外语课堂中的应用
10.1 文学作品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支持还是反对?
10.2 语言教学中的文学作品
10.2.1 文学作品用于语法教学
10.2.2 文学作品用于国情文化教学
10.2.3 文学作品用于阅读教学
10.3 非德语国家地区的日耳曼语言学专业教学
10.4 儿童文学与青少年文学
第11章 已知语言与文化的作用
11.1 外语教学法研究中的对比法
11.2 对比分析假说
11.3 对比分析假说的对立面:相同假说与中介语假说
11.4 德语作为其他外语之后的第n门外语
11.5 外语教学中对语用学研究的借鉴
第12章 测试与评估
12.1 语言测试的种类和功能
12.2 德语国家大学的入学语言要求
第13章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
第14章 结语
第15章 附录
15.1 理论专著、语法典籍、词典、文献综述、期刊
15.2 机构
15.3 参考文献
15.4 图片来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