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意义形象话语(电视传播与乡村精神家园建构)
0.00     定价 ¥ 8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0190589
  • 作      者:
    作者:戴蔚|责编:周琼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9-01
收藏
内容介绍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生深刻变化,乡村在国家话语和政策话语中得到强调和重视。在“乡愁”话语和“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视域下,乡村精神家园得到更广泛层面的社会关注和认同,也较以往更多地呈现于媒体传播实践中。本书基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视域,以电视媒介为研究对象,在探索“乡村精神家园”概念及内涵基础上,从价值构型、视觉呈现、传播话语三个层面深入研究了电视媒介对乡村精神家园的建构。同时,还从乡村振兴视域出发,结合电视媒体的传播实践,进一步分析了面向乡村传播的电视传播实践问题策略,具有较高的实践指导价值。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现状及分析
三 研究的理论视角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及关系:乡村精神家园与电视传播
第一节 乡村精神家园概念及其内在结构
一 概念厘定:乡村和乡村精神家园
二 乡村精神家园的内在结构
三 乡村精神家园认知的多重维度
第二节 影响乡村文化场域的因素
一 资本因素
二 内部因素
三 媒介因素
第三节 文化建构中电视媒介的文化身份
一 传媒变革中的电视传播
二 对电视传播的再理解
三 电视传播的文化身份
第二章 价值构型:乡村精神家园的认知性建构
第一节 时代语境:乡村精神家园建构的现实观照
一 社会转型:乡村精神家园的现实语境
二 文化冲击:乡村精神家园的价值迷失
三 价值坚守:乡村文化传承的多重语境
第二节 意义机制:乡村精神家园的传播定位
一 文化坐标:乡村精神家园的价值内涵
二 价值机制:记忆中的意义互动实践
三 意义重构:《记住乡愁》的记忆书写
第三节 价值融人:乡村精神家园的内涵表达
一语 境营造:精神家园的文化寻根
二 诗画意境:价值内涵的关学表达
三 价值融入:价值内涵的传播策略
第三章 视觉呈现:乡村精神家园的感知性建构
第一节 空间型构:乡村精神家园的符号表征
一 电视传播中的乡村物质空间
二 电视传播中的乡村社会空间
三 电视传播中的乡村文化空间
第二节 形象建构:乡村精神家园的具象感知
一 语法逻辑:电视传播中的形象生成机制
二 媒介形象:乡村精神家园形象的电视呈现
三 形象感知:乡村精神家园形象的受众接收
第三节 表象统合:建构乡村精神家园的影像策略
一 多模态协同:视觉呈现的符号策略
二 图像景观:视觉呈现的修辞策略
三 符号统觉:视觉呈现的受众策略
第四章 话语表达:乡村精神家园的认同性建构
第一节 范式转型:融合语境下的电视传播话语
一 乡村精神家园建构的语境转换
二 电视传播的语境变迁
三 电视传播话语的范式转型
第二节 意义认同:电视传播的话语机制
一 拟态环境中的话语传播
二 差异化意识元素的接合话语
三 传播的仪式观:意义的共享与认同
第三节 话语生态:电视传播的话语策略
一 营造共生语境
二 培育话语共同体
三 完善对话机制
第五章 建构反思:城乡中国电视传播发展的乡村面向
第一节 乡村面向中的电视传播实践
一 电视节目中的乡村议题
二 电视传播在乡村发展现状
三 乡村建设中的媒体缺位
第二节 电视传播建构乡村精神家园存在的问题
一 乡村议题传播的他者视角
二 乡村主体话语的缺失
三 电视传播中的城乡之困
第三节 电视传播发展的乡村面向
一 城乡一体:电视传播的中心重构
二 知识下乡:教化功能的乡村实现
三 文化互哺:电视传播的间性视野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电视传播、乡村发展与城乡居民信息需求”调查问卷
附表1 各省份电视台的乡村服务类节目
附表2 各省份电视台传统文化类节目
附表3 CCTV播出的与乡村议题相关的节目
附表4 2015~2018年搜狐网与乡村精神家园相关的文章统计
附表5 2015~2018年光明网与乡村精神家园相关的文章统计
附表6 2018年《记住乡愁》(第四季)节目统计
附表7 CCTV-1《新闻联播》2018年10月播出的乡村题材新闻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