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实习准备
第1章 实习目的和主要过程
1.1 自然地理学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2 实习过程
第2章 实习的组织管理
2.1 实习准备阶段
2.1.1 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
2.1.2 实习后勤安排
2.1.3 教师实习工作准备
2.1.4 学生实习工作准备
2.2 野外工作阶段
2.2.1 学生的实习记录与整理
2.2.2 教师指导与实习评价
2.2.3 实习过程中的后勤与安全保障
2.3 实习总结阶段
2.3.1 实习报告与总结回顾
2.3.2 实习成绩综合评定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学综合认知实习
第3章 实习区域概况
3.1 地质、地貌背景
3.1.1 地质背景
3.1.2 地势地貌特征
3.2 气候、水文概况
3.2.1 气候特征
3.2.2 水文环境
3.3 植被、土壤简介
3.4 人文地理环境
3.4.1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3.4.2 主要民族与风俗
3.5 相关实习内容
第4章 地质、地貌实习
4.1 实习沿线的地质、地貌背景
4.1.1 地貌特征
4.1.2 地质构造
4.1.3 岩石地层
4.1.4 地质灾害概况
4.2 实习区域地质、地貌知识要点
4.2.1 岩石观察与鉴定
4.2.2 风化作用
4.2.3 河流剥蚀、搬运、沉积作用
4.2.4 重力地质作用
4.2.5 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
4.2.6 地质体间重要接触关系
4.2.7 构造运动引起的岩石变形
4.2.8 地质罗盘的构造与使用
4.2.9 地形地质图判读
4.2.10 信手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4.3 实习内容
4.3.1 实习目的与要求
4.3.2 实习路线及主要知识点
实习作业与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气象与水文实习
5.1 实习地点的气候、水文背景
5.2 气象观测与内业
5.2.1 气象观测场址的选择
5.2.2 基本气象要素观测
5.2.3 主要气象要素的分析与部分应用
5.3 水文观测与内业
5.3.1 基本水文要素观测
5.3.2 水文数据处理
5.3.3 水文情势分析
5.4 气象与水文要素平均态的联合分析
5.4.1 水量平衡与水热平衡
5.4.2 气候类型区划
5.5 实习内容
5.5.1 实习目的与要求
5.5.2 实习安排及主要知识点
实习作业与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 植物地理与土壤地理实习
6.1 实习沿线的植被、土壤背景
6.1.1 滇中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6.1.2 元江干热河谷的植被和土壤
6.1.3 新平磨盘山的植被与土壤
6.1.4 哀牢山—元江河谷的植被和土壤垂直分布
6.2 植物群落调查与分析
6.2.1 植物群落调查方法
6.2.2 植被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6.3 土壤剖面调查与土壤样品采集
6.3.1 土壤剖面选择与设置
6.3.2 土壤剖面的观测与记录
6.3.3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
6.4 山地植被、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观察
6.5 实习内容
6.5.1 实习目的与要求
6.5.2 实习路线及主要知识点
实习作业与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自然地理学研究性综合实习
第7章 研究性实习的工作方法
7.1 研究性实习的工作思路
7.2 研究性实习的工作流程和方法
第8章 研究性实习选题
8.1 热区农业与气候适宜性区划
8.2 流域气候变化与河流水文响应
8.3 流域开发中的地质灾害形成与防治
8.4 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侵蚀与治理
8.5 山地旅游开发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8.6 地理景观格局的变化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