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语言学新发展研究(精)/新时代外国语言文学新发展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12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2573371
  • 作      者:
    作者:田海龙//赵芃|责编:郝建华//周航|总主编:罗选民//庄智象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涵盖变异社会语言学、互动社会语言学、交际民族志学等多个社会语言学传统分支,也包括基于认知科学的社会语言学和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这些新兴的研究路径,还特别阐释了社会语言学在21世纪取得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语言流动研究、风格变异研究、交际界位研究、话语互动研究。不仅呈现出社会语言学从传统中发展理论、从经典中创新方法的历史图景,而且展现出社会语言学课题多元扩展、方法更新拓展、理论创新发展、学科融合进展的广阔前景。书中丰富的研究案例以及关于社会语言学发展动因的深入探讨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学生理解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和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启发作用。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社会语言学探源
1.1.1 基于文献考据的探究
1.1.2 基于社会语境的探究
1.2 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2.1 美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2.2 英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2.3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1.3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理念
1.3.1 基本概念
1.3.2 基本理念
1.4 本书结构
1.5 小结
第一部分 传统与发展
第2章 拉波夫传统的社会语言学
2.1 变异社会语言学的源起
2.1.1 同质性语言观
2.1.2 异质性语言观
2.2 变异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2.2.1 假设-推导
2.2.2 数理统计
2.3 拉波夫的变异研究
2.3.1 马萨葡萄园岛的研究
2.3.2 纽约地区的研究
2.4 埃克特的变异研究
2.4.1 言语共同体与实践共同体
2.4.2 贝尔顿中学的研究
2.5 拉波夫传统的再创新
2.6 小结
第3章 人类学传统的社会语言学
3.1 语言与社会之关系
3.1.1 萨丕尔和沃尔夫
3.1.2 马林诺夫斯基和戈夫曼
3.1.3 海姆斯和甘柏兹
3.2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源起
3.2.1 “互动”的三个特征
3.2.2 “互动”与“交际”
3.2.3 “言语事件”与“情景化提示”
3.3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3.3.1 质的研究
3.3.2 质的研究在互动社会语言学中的体现
3.3.3 方法论的更新
3.42 1世纪的新课题
3.4.1 “表演”与“使文本化”
3.4.2 言语互动与新媒体依赖
3.5 小结
第4章 基于认知科学的社会语言学
4.1 语言、社会与认知
4.1.1 认知社会语言学
4.1.2 社会语言学认知研究
4.2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案例研究
4.2.1 两个相关概念
4.2.2 年度热词的社会认知机制
4.3 体认社会语言学
4.3.1 从“认知语言学”到“体认语言学”
4.3.2 从“体认语言学”到“体认社会语言学”
4.4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新进展
4.4.1 认知话语分析
4.4.2 认知语境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
5.1 批评话语分析与社会语言学的融合
5.1.1 共同的研究对象
5.1.2 共同的研究课题
5.2 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形成动因
5.2.1 社会历史动因
5.2.2 学科融合动因
5.3 话语研究与社会语言学的融合发展
5.3.1 市场与市场化
5.3.2 媒介与媒体化
5.4 小结
第二部分 经典与创新
第6章 语言流动研究
6.1 全球化及其话语再现
6.1.1 全球化
6.1.2 全球化的再现
6.2 语言流动的两种方式
6.2.1 隐性语言流动
6.2.2 显性语言流动
6.3 语言流动的特征
6.3.1 语言流动与社会意象的唤起
6.3.2 语言流动与个人上升空间
6.3.3 语言流动与新层级的产生
6.4 语言流动的复杂性
6.4.1 购物袋上的语言流动复杂性
6.4.2 显性和隐性语言流动的交错
6.4.3 指向秩序与指向性秩序的交叉
6.5 小结
第7章 风格变异研究
7.1 变异研究的第三次浪潮
7.1.1 基本特征
7.1.2 典型案例
7.2 工具性概念
7.2.1 “再情景化”
7.2.2 “指向性”
7.3 分析框架
7.4 风格变异研究案例
7.4.1 “S情报站”
7.4.2 “殡葬”变迁
7.5 小结
第8章 交际界位研究
8.1 交际界位概念的涵义
8.1.1 杜博伊斯的定义
8.1.2 基斯林的定义
8.2 交际界位研究的特征
8.2.1 作为协商性行为的交际界位
8.2.2 导致不确定后果的交际界位
8.2.3 贾菲的概述
8.3 交际界位研究的前沿性
8.3.1 语言与社会的动态关系
8.3.2 对风格的形成与区分的阐释
8.3.3 对身份特征的阐释
8.4 交际界位研究案例
8.4.1 言语互动与交际界位
8.4.2 交际界位与语言风格
8.5 小结
第9章 话语互动研究
9.1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发展
9.1.1 从“言语互动”到“话语互动”
9.1.2 “话语”与“话语互动”
9.2 话语互动研究路径
9.2.1 分析模型
9.2.2 分析框架
9.3 话语互动研究案例
9.3.1 纵向话语互动
9.3.2 横向话语互动
9.3.3 历时话语互动
9.4 小结
第10章 展望
10.1 课题多元扩展
10.2 方法更新拓展
10.3 理论创新发展
10.4 学科融合进展
10.5 小结
参考文献
术语表
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