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半球第三冰原探索
0.00     定价 ¥ 2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97271
  • 作      者:
    作者:徐兴永//赵松龄|责编:朱瑾//习慧丽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东部是中国第四纪研究的发祥地。本书是作者在对中国山地,特别是中国东部中低山地多年考察研究、取得大量调查和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变化研究的探索。本书系统分析研究了第四纪冰期时期北半球最强的两大洋流系统——湾流和黑潮对北半球三大冰原形成与发育的影响,分析了冰期时期北冰洋冰盆的形成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讨论了冰期时期寒潮路径的变迁以及对不同海域和地域的影响。本书运用丰富的实地调查资料,证明了北半球第三冰原的存在。本书基于寒潮与黑潮的相互影响,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探索,促进和发展了中国东部中低山地形成冰原的理论,并提出了冰期、间冰期寒潮源地的相互转换有利于我国东部气温的大幅度降低,可导致低海拔型冰川的形成。 本书在理论上有创新,学术思想新颖,有许多新发现、新观点,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书可供地质及相关专业科研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阅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洋流与冰川
第一节 洋流
第二节 北冰洋周边两大冰原的形成
第三节 北冰洋冰盆的形成
第四节 冰期/间冰期寒潮路径的转换
第五节 雪线的变动
第六节 “一湾一路”的变动是低海拔型冰川形成的直接原因
第七节 北半球第三冰原的研究过程
第八节 北半球第三冰原的形成
第九节 北半球三大冰原的对比
第十节 劳伦泰德冰盖边缘和中国崂山东侧冰碛海岸对比
第二章 北半球第三冰原的主要冰川类型
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冰川运动和冰下喀斯特地貌
第二节 北半球三大冰原下的喀斯特地貌
第三节 小冰原冰川遗迹
第四节 山麓冰川遗迹
第五节 复合冰川遗迹
第六节 山谷冰川遗迹
第七节 冰斗冰川遗迹
第八节 悬冰川遗迹
第三章 北半球第三冰原侵蚀地貌遗迹
第一节 第三冰原保存的冰川“U”型谷与冰川“U”型石
第二节 粒雪盆
第三节 刃脊与角峰
第四节 擦痕、颤痕与刻槽
第五节 古冰川拖动、推动和刨蚀地貌
第六节 磨蚀地貌
第七节 羊背石
第八节 鼓丘
第九节 冰坎和悬谷
第十节 石林与石柱
第十一节 冰期时期的河流
第十二节 冰下溶蚀作用
第四章 第三冰原堆积地貌
第一节 终碛
第二节 侧碛
第三节 古冰川舌堆积
第四节 冰碛丘陵及其剖面
第五节 冰碛石河
第六节 冰川纹泥
第七节 石灰岩山区的花岗岩堆积
第五章 第三冰原的漂砾
第一节 堆放型漂砾
第二节 飞来石型漂砾
第三节 夹石型漂砾
第四节 石摞石型堆积
第五节 中国东部其他山地的漂砾
第六章 北半球第三冰原活动期的长江—长条形冰湖
第一节 长江概况
第二节 江西湖口、彭泽一带的砂山
第三节 彭泽砂山的沉积结构
第四节 石钟山
第五节 鄱阳湖
第六节 洞庭湖
第七节 江汉平原
第七章 北半球第三冰原活动期的冰缘环境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冰缘环境的研究
第二节 冰期时期陆架环境研究
第三节 下蜀黄土
第四节 北半球第三冰原活动期的劈石
第五节 冰缘环境中的喜冷动物群
第六节 冰缘环境中人类文明的变动
第八章 北半球第三冰原的冰臼
第一节 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第二节 天山冰川正在萎缩
第三节 冰臼研究史
第四节 冰川与冰臼的关系
第五节 北半球三大冰原地区旋转流形成的冰臼
第六节 第三冰原冰臼群的分布
第七节 旋转流形成的半冰臼群
第八节 冰川再次移动地区的冰臼
第九节 波状起伏的半冰川“U”型石(冰椅石)
第十节 南方冰臼群
第十一节 现代冰川表面上的旋转球
第九章 北半球第三冰原冰消期地貌遗迹
第一节 非旋转流形成的半冰川“U”型石(冰椅石)
第二节 冰川融水侵蚀槽
第三节 多条平行分布的冰川融水侵蚀槽
第四节 深度发育的冰川融水侵蚀槽
第五节 冰下河床型冰川融水侵蚀槽
第六节 象形石
第十章 纪念李四光
第一节 李四光生平
第二节 李四光对古冰川遗迹研究的贡献
第三节 如何分析国外批评者的意见
第四节 第四纪冰碛地层划分与古冰川遗迹研究的新曙光
第五节 第三冰原形成与消亡带来的资源
第六节 尾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