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路与理念--中华法文化趣论
0.00     定价 ¥ 5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10237565
  • 作      者:
    作者:龙大轩|责编:张伟珍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1-01
收藏
内容介绍
本书梳理了五千年的中华法律文化发展历史,提出了四阶段划分:第一阶段“礼乐”文化,反映了夏商西周时期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的特征;第二阶段“法律”文化,反映了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的特征;第三阶段“礼法”文化,反映了汉朝到清朝末年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的特征;第四阶段“法治”文化,展现了清末法制改革以来百余年中国人对法治的梦想与追求。概括了具有代表性的八种价值理念:仁爱、诚信、孝道、清官、礼让、侠义、廉耻、夫妻情义,并选取了八个案例,阐述上述八种理念在历代法制实践与法律生活中的具体运用。采用“以故事讲制度,以制度讲文化,以文化讲人性”的叙事方式,坚持知识性、趣味性、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条分缕析,力求鉴古知今、古为今用。根据时代精神加以转化,加强研究阐发、公共普及、传承运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全书20余万字,分为道路篇、理念篇、案例举要三部分,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可作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教材和普及法治文化的通俗读物。
展开
目录
序 中华法文化之路
道路篇
礼从远古走来
一、礼来源于原始人的祭祀
二、为什么说礼就是那时的法
三、礼的主要内容
刑如刀光剑影
一、道德和法律混同
二、罪刑非法定
三、等级差异
“法”的闪亮现身
一、由道德法律混同走向道德法律分离
二、由罪刑非法定走向罪刑法定
三、由礼有等差走向刑无等级
改法为律
一、有法可依
二、有法必依
三、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引礼入法
一、物质层面的孝道进入了法律
二、精神层面的孝道与法律相结合形成了相应的法律规定
三、宗教层面的孝道转化为法律制度
礼法合治
一、离婚必须有法定的理由
二、不准离婚的法定情节
法治梦想
一、转型带来的变化
二、文化分析
三、对策和出路
理念篇
仁爱
一、仁爱理念的内涵
二、仁爱传统的表现形式
三、提倡仁爱理念的现实意义
诚信
一、诚信的表现
二、诚信文化的历史渊源
三、诚信缺失的危机
孝道
一、孝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绝的文化奇观
二、古代法律如何惩治不孝
三、传统孝道文化的反思
清官
一、古代清官的文化品格
二、成为清官
礼让
一、礼让是传统社会一种文化
二、礼让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三、礼让和纷争——传统无讼文化
廉耻
一、守住廉耻之心
二、知耻近乎勇
侠义
一、信义
二、道义
三、忠义
夫妻情义
一、夫妻相处之道——情义文化
二、张扬情义文化理念
三、情义文化理念对缓解当下离婚浪潮的现实意义
附录 案例举要
一、王烈仁义治盗案
二、巡官巧断遗嘱案
三、庾纯供养有阙案
四、赵和智断地契案
五、张英礼让地基案
六、赵娥复仇案
七、刘贺无耻被废案
八、姜诗休妻案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