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靶向的概念
1.1 射击与靶向
1.2 通风空调气流组织中的工作区
1.3 室内不均匀流场的评价
1.4 不同区域、不同需求流场的统一评价
1.5 气流组织工作区的简化
1.6 热舒适及能耗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2 常见气流组织形式
2.1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形式
2.2 岗位通风气流组织形式
2.3 常见气流组织形式分析
参考文献
3 评价气流组织的常用指标
3.1 直接指标
3.2 比值类指标
3.3 加权换算类指标
3.4 方差类指标
3.5 气流组织所形成流场的常用指标分析
参考文献
4 气流组织评价指标——靶向值
4.1 针对不均匀速度场和温度场的靶向值
4.2 气流组织的优化途径
参考文献
5 全面通风气流组织的靶向评价与设计
5.1 高大空间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靶向值评价
5.1.1 气流组织的靶向值评价研究模型
5.1.2 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的风速场优化及评价分析
5.1.3 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下的温度场优化及评价分析
5.1.4 靶向值的评价结果
5.1.5 不同气流组织形式的靶向值极限分析
5.1.6 不同气流组织评价指标的评价功能总结
5.2 高大空间全面通风的气流组织靶向设计
5.2.1 基于射流轴心风速气流组织设计方法的不足
5.2.2 送风口偏转角度、送风口面积、送风速度、送风温度对室内流场影响解耦
5.2.3 正交试验
5.2.4 气流组织的靶向值设计方法及案例
参考文献
6 局部通风气流组织形式的靶向送风末端
6.1 人员密集场所护栏靶向送风末端
6.1.1 护栏靶向送风末端
6.1.2 护栏靶向送风气流组织参数的优化
6.1.3 护栏靶向送风气流组织形式的送风效果对比分析
6.2 高大空间局部弥散式护栏靶向送氧末端
6.2.1 护栏靶向送氧末端
6.2.2 护栏靶向送氧气流组织参数的优化
6.2.3 不同海拔高度和人群密度对供氧效果的影响
6.2.4 护栏靶向送氧气流组织形式在不同身高人群中的应用
6.3 狭长空间火灾事故的局部靶向通风气流组织形式
6.3.1 狭长空间隧道火灾事故的通风系统
6.3.2 狭长空间火灾事故的局部靶向通风系统物理模型及优化
6.3.3 狭长空间火灾事故的局部靶向通风系统所形成逃生通道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7 岗位通风的靶向风口
7.1 岗位通风的静态靶向风口
7.1.1 多喷口耦合对射流轴心长度的影响
7.1.2 静态靶向风口的性能优化及对比
7.2 岗位通风的动态靶向风口
7.2.1 动态靶向风口的性能优化及对比
7.2.2 人员倾斜状态下的风口调整方法
7.3 岗位通风的靶向供氧风口
7.3.1 弥散式岗位靶向供氧
7.3.2 靶向供氧风口性能优化及对比
7.3.3 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供氧效果对比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