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排水管网危害气体控制原理及技术
0.00     定价 ¥ 1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030673046
  • 作      者:
    作者:卢金锁//张志强//王社平//袁宏林|责编:朱丽//郭允允//程雷星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2-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从城镇排水功能需求、管网系统构架和历史发展过程出发,以分流制污水管道和雨污合流管道为主要对象,总结分析了管道内环境特征及其作用下的危害性气体产生、扩散及传质原理,阐述了管道内常见气体的危害性质及现场和实验室监测分析方法:基于管道液相中微生物参与下气体产生、液相扩散、气液传质及气相扩散等危害气体的形成路径,总结分析了切断不同途径的危害气体控制理论与技术;从我国城市建筑与污水管道建设特征出发,着重论述了强化管道自然通风控制危害气体的技术措施、控制机理和控制效能,总结了排水管网危害气体控制技术的工程化实施案例。 本书可供排水管网规划、建设及维护等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教材和高级技术人员培训的参考用书。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城镇排水管网系统及其发展
1.1 城镇排水管网系统
1.1.1 排水管网系统功能
1.1.2 排水系统体制
1.1.3 排水管网系统的构成
1.2 城镇排水系统历史与发展
1.2.1 国外排水系统的历史
1.2.2 国内排水系统的历史
1.2.3 城镇(区)排水系统发展
1.3 本书主要内容及框架
参考文献
第2章 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内危害气体分布、检测与维护
2.1 城镇污水管网系统内气体类别及危害
2.1.1 常见有害气体类别及危害
2.1.2 其他有害气体及危害
2.2 国内管道气体引发的排水系统事故
2.2.1 爆炸事故案例统计
2.2.2 毒死毒伤案例统计
2.3 危害气体的检测与分布
2.3.1 危害气体的检测
2.3.2 危害气体的分布特征
2.4 排水系统维护管理
2.4.1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维护
2.4.2 小区排水系统的维护
2.4.3 市政排水系统的维护
参考文献
第3章 危害气体产生与扩散基础
3.1 管道系统内部环境
3.1.1 管道中的污水水质
3.1.2 管道微生物群落特性
3.2 危害气体产生基础
3.2.1 管道系统物质循环过程
3.2.2 硫化氢气体的产生
3.2.3 甲烷气体的产生
3.3 危害气体扩散机制
3.3.1 气液平衡理论与界面传质过程
3.3.2 危害气体扩散规律
3.3.3 气体扩散影响因素
3.3.4 危害气体吸收及转化
参考文献
第4章 危害性气体控制技术与措施
4.1 危害性气体控制的基本原理
4.1.1 措施实施的潜在位置
4.1.2 危害性气体的控制思路
4.2 危害气体原位控制技术
4.2.1 注氧
4.2.2 亚硝酸盐
4.2.3 硝酸盐
4.2.4 碱冲击
4.2.5 铁盐和含铁化合物
4.2.6 杀菌剂
4.2.7 其他方法
4.3 危害性气体释放控制技术——掩蔽剂
4.3.1 危害气体释放的掩蔽原理
4.3.2 掩蔽剂对H2S的掩蔽效果
4.3.3 掩蔽剂下部的水质变化及产物抑制分析
4.4 危害性气体异位处置技术
4.5 技术措施实施分析
参考文献
第5章 排水系统内气流组织特性
5.1 建筑排水系统气流组织特性
5.1.1 国内建筑排水系统设计标准
5.1.2 单立管排水系统气流组织特性
5.1.3 双立管排水系统气流组织特性
5.2 市政污水管道系统气流组织特性
5.2.1 重力流污水管道气体运移特性
5.2.2 跌水构筑物小孔进风特性
5.2.3 污水窨井盖小孔通风换气效应
参考文献
第6章 强化自然通风技术
6.1 强化自然通风技术原理
6.1.1 排水立管“脉冲通气”技术
6.1.2 建筑立管“烟囱效应”排气技术
6.1.3 污水管道有组织通气技术介绍
6.2 技术通风效果分析
6.2.1 技术一:应用案例的通气性能
6.2.2 技术二:CFD模拟验证与影响范围评估
6.2.3 技术三:CFD模拟验证与通风效果预测
参考文献
第7章 强化自然通气功效
7.1 强化自然通气效果验证的反应器理论
7.1.1 反应器类型及模型
7.1.2 反应器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7.1.3 模拟污水管道的反应器
7.2 强化自然通气对危害气体的控制效果
7.2.1 强化自然通气对硫化氢的控制效果
7.2.2 强化自然通气对甲烷的控制效果
7.2.3 强化自然通气对一氧化碳的控制效果
7.2.4 强化自然通气技术控制效果小结
7.3 强化自然通气对危害气体的控制机制
7.3.1 强化自然通气影响管道氧组分含量
7.3.2 强化自然通气影响污水SCOD浓度
7.3.3 强化自然通气引起管道内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参考文献
第8章 危害气体控制新思路
8.1 排水立管跌水的管道通气技术
8.1.1 技术背景
8.1.2 技术原理
8.1.3 实施方式
8.2 跌水检查井的自动通气技术
8.2.1 技术背景
8.2.2 技术原理
8.2.3 实施方式
8.3 化粪池内推动除气技术
8.3.1 技术背景
8.3.2 技术原理
8.3.3 实施方式
8.4 污水检查井内抽吸除气技术
8.4.1 技术背景
8.4.2 技术原理
8.4.3 实施方式
8.5 污水管道中铁碳微电解除气技术
8.5.1 技术背景
8.5.2 技术原理
8.5.3 实施方式
8.6 管道生物膜灭活技术
8.6.1 技术背景
8.6.2 技术原理
8.6.3 实施方式
第9章 气体分布与控制效果模拟
9.1 硫化氢浓度分布模型
9.1.1 硫化氢浓度模型发展和原理
9.1.2 模型的实现
9.2 多气体浓度分布模型
9.2.1 多气体浓度分布模型原理
9.2.2 HGCD模型中反应
9.2.3 HGCD模型表达与求解
9.2.4 模型的验证及校准
9.3 基于通风控制的硫化氢再增长模型
9.3.1 模型表达
9.3.2 模型中反应
9.3.3 模型求解
9.3.4 模型验证及敏感性分析
9.4 铁盐投加控制硫化氢模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