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音乐民族志方法导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
0.00     定价 ¥ 11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03059340
  • 作      者:
    作者:杨民康|责编:李亚芳//刘沐粟
  • 出 版 社 :
    人民音乐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12-01
收藏
内容介绍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为上篇:民族音乐学与文化人类学;中篇:音乐民族志研究的观念立场;下篇:音乐民族志的分析与描写方法。书中首先对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和中国本土民族音乐学发展做了系统性总结和研究,又结合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实例,深度阐释和解读音乐民族志研究的方法论,最终紧跟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观点。
展开
目录
上篇:民族音乐学与文化人类学
第一章 民族音乐学的学科定义和基本概念
一、常规方法论层面:学科定义和基本概念
二、研究音乐是否需要“语境”或文化支点
三、对认知民族音乐学与结构主义一符号学的接纳与应用
四、从常规方法论到文化哲学观:学科理论的转型与分层
第二章 民族音乐学与民族学的历史渊源关系
一、民族学的“共时一历时”学科划分特征
二、第一阶段——比较音乐学与进化论派、文化圈学派
三、第二阶段——民族音乐学与博厄斯学派、结构一功能学派
四、第三阶段——现代民族音乐学与民族学的分层化和多元化
时期
第三章 民族音乐学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民族音乐学研究的萌动时期
二、20世纪80至90年代——民族音乐学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新发展
中篇:音乐民族志研究的观念立场
第四章 描述与阐释:音乐民族志描写的方法论取向
一、西方音乐民族志研究手段的不同方法论取向
二、中国音乐民族志研究手段的方法论取向
三、关于音乐民族志研究手段和实施过程的几点看法
第五章 主位与客位——民族音乐学的“双视角”文化立场
一、中国民族音乐学界对“双视角”的关注过程
二、“双视角”研究方法的一般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早期民族志的“双视角”立场对民族音乐学的影响
四、近二十年以来本学科研究领域的较新发展趋向
五、中国音乐民族志研究者的文化身份、研究观念与文化立场
第六章 宏观与微观——音乐民族志研究规模的方法论取向
一、音乐民族志研究规模的“宏观一微观”方法论取向
二、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系统定位”与“历史定位”
三、“客位一主位”与“宏观一微观”概念的区分
四、有关研究规模范围的不同时期方法论取向
第七章 音乐民族志与结构主义一符号学
一、民族音乐学理论与符号学方法
二、从符号学观念看民族音乐学的三个学科分支
三、音乐民族志研究中符号学方法的运用
四、民族音乐形态学的符号分析研究方法
五、传统音乐研究中的语义学和文化学分析方法
六、多点音乐民族志的时空维度及符号学分析方法
第八章 音乐民族志与主位一客位双视角考察分析方法——兼论文化
本位模式分析方法的来龙去脉
一、基础理论之———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及其理论原型
二、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法的社科来源及其表述方式
三、文化本位模式分析方法的学术贡献和理论局限
四、音乐民族志的双视角考察分析方法及其理论概念
下篇:音乐民族志的分析与描写方法
第九章 中西乐器和音乐分类法的多维关系比较
一、中外乐器分类法的比较研究
二、中国传统音乐分类法的研究
三、“多元分层一体化格局”与中国传统音乐分类法
第十章 中国传统音乐民族志的分析与描写方法
一、“宏观/客位”的研究思维
二、“中观/互补”的研究思维
三、“微观/主位”的研究思维
第十一章 历时音乐民族志的分析与描写方法
一、音乐史观念的扩展:由欧洲中心论到多元历史观
二、“重塑民族音乐学”语境下的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
三、历史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和分析方法
四、历史民族音乐学中包含的“元文本-对象文本”评论关系
第十二章 仪式音乐表演民族志的分析与描写方法
一、仪式音乐的界分及其与传统音乐之间的关系
二、系统的要素——仪式音乐的特殊性与同一性
三、系统的层次——作为子系统存在的仪式音乐文化丛
四、系统的结构——仪式音乐的对立统一结构模式
五、结构与功能——固定因素与可变因素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再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