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典形成的历史(茅盾研究第17辑)
0.00     定价 ¥ 5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76015133
  • 作      者:
    编者:中国茅盾研究会|责编:曾睿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茅盾,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茅盾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他小说的创作题材所涉及的社会生活内容,涵盖了20世纪中国上半叶的历史全貌,时代的线索排列构成了社会的编年史。本书为《茅盾研究》第17辑,收集了中国茅盾研究会学者撰写的论文多篇,内容涉及茅盾创作综论、小说研究、文艺思想研究、生平与思想研究等领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茅盾研究的学术成就,也反映出国内学者在茅盾研究的广度、深度上进一步拓展的发展趋势。
展开
目录
冷战文化的肇始:《腐蚀》的改编与意义
新文化运动与“女性主义”之诞生
性别诗学视域下《虹》之思想意蕴探析
——兼论秦德君在《虹》创作中的作用
五四后期“本土知识分子”的选择与转向
——以茅盾等文学研究会同人的转变为中心
“地方性”与“阶级性”的双重阐释
——论茅盾在1940年代末华南方言文学运动中的主张
中国左翼作家书写耶稣受难故事的世界主义视角
审美与政治的共鸣、冲突
——由《清明前后》的修改及演出看茅盾艺术创造的动力与局限
战时经济视阈下的《清明前后》
外部“共谋”与内部论争
——重读茅盾《清明前后》
接受途径、译介策略与文化价值倾向
——论茅盾对外国文学的选择与中国文学建构
《子夜》的版系、流变、印频及印数
昭和前期(1926—1945)茅盾小说在日本的译介与研究述论
茅盾与中国作家协会
茅盾抗战时期史料五则
被涂抹掉的“创作初心”
——关于《动摇》的校勘研究
茅盾佚文《批评家》及致郑振铎佚简的发现与研究
个人主义者的悲剧
——重读《腐蚀》
人性视野中的《子夜》新论
《子夜》及茅盾短篇小说的讽刺形象和讽刺艺术
性别视阈中的《野蔷薇》
茅盾小说中小镇风景的“常”与“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