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外生菌根与外生菌根菌
1.1.1 外生菌根的主要作用
1.1.2 关于菌根的分类鉴定
1.2 木霉菌概述
1.2.1 木霉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作用
1.2.2 木霉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
1.3 根际有益微生物间的互作
1.4 樟子松概述
1.5 土壤盐碱化的影响与其生物改良
1.5.1 土壤盐碱化对植物的影响
1.5.2 盐碱化土地的生物改良
第2章 樟子松高效外生菌根菌的筛选
2.1 试验菌株
2.2 前期准备工作
2.3 筛选分析
2.3.1 外生菌根侵染情况
2.3.2 接种菌根菌对樟子松苗木生长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外生菌根菌对樟子松的接种效应
3.1 外生菌根对樟子松耐旱性的影响
3.1.1 前期准备工作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小结
3.2 外生菌根对樟子松耐盐碱的影响
3.2.1 前期准备工作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小结
3.3 外生菌根对樟子松抗逆性代谢产物的影响
3.3.1 前期准备工作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小结
3.4 外生菌根对樟子松重金属耐受性的影响
3.4.1 前期准备工作
3.4.2 结果与分析
3.4.3 小结
第4章 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对樟子松最佳接种方式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菌株
4.1.2 前期准备工作
4.1.3 试验设计
4.1.4 相关指标测定
4.1.5 数据的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外生菌根侵染率
4.2.2 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4.2.3 对苗木可溶性蛋白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4.2.4 对苗木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2.5 对苗木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樟子松-褐环乳牛肝菌-绿木霉”体系的性能评价
5.1 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耐旱性研究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1.3 小结
5.2 “樟子松-褐环乳牛肝菌-绿木霉”体系耐旱性研究
5.2.1 材料与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2.3 小结
5.3 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耐盐碱性研究
5.3.1 材料与方法
5.3.2 结果与分析
5.3.3 小结
5.4 “樟子松-褐环乳牛肝菌-绿木霉”体系耐盐碱性研究
5.4.1 材料与方法
5.4.2 结果与分析
5.4.3 小结
第6章 复合接种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对樟子松根际微生态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菌株
6.1.2 苗木培养
6.1.3 实验设计
6.1.4 相关指标测定
6.1.5 数据处理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苗木根际土壤酶活性
6.2.2 苗木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
6.2.3 苗木根际土壤养分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共培养条件下绿木霉对褐环乳牛肝菌产酶的诱导效应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菌株来源
7.1.2 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的对峙培养
7.1.3 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互作的扫描电镜观察
7.1.4 绿木霉诱导褐环乳牛肝菌产酶
7.2 结果与分析
7.2.1 褐环乳牛肝菌与绿木霉体外培养观察
7.2.2 绿木霉对褐环乳牛肝菌产酶诱导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体系”的野外应用初步研究
8.1 试验场地
8.2 菌剂制备
8.3 试验设计
8.4 接种处理
8.5 取样
8.6 大田野外应用研究结果
8.6.1 生长指标
8.6.2 苗木根部
8.6.3 生物量
8.7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