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国红树林团水虱危害概况
1.1 红树林概述
1.1.1 红树林定义
1.1.2 红树林植物组成
1.1.3 红树林生态系统及其主要功能
1.2 中国红树林团水虱危害及其研究概况
1.2.1 中国团水虱分布
1.2.2 团水虱的生物学特征
1.2.3 团水虱对我国红树林的危害
1.2.4 团水虱危害暴发规律
1.2.5 团水虱暴发原因
1.2.6 团水虱的天敌生物
第2章 团水虱生物生态学特性
2.1 危害我国红树林的团水虱的生物学特性
2.1.1 团水虱在海洋红树林中的种类与分布
2.1.2 红树林生态系统中团水虱的生物学特性
2.2 红树林团水虱暴发的可能诱因
2.2.1 团水虱导致我国红树林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
2.2.2 影响有孔团水虱暴发的可能因素
2.3 影响东寨港红树林中团水虱分布的生态因子研究
2.3.1 研究站点
2.3.2 各研究站位水质因子
2.3.3 团水虱与网纹藤壶垂直分布关系
2.4 东寨港红树林团水虱种群分布类型和数量变化动态模型
2.4.1 种群水平空间分布格局和数量分布特征
2.4.2 种群数量变化和动态模型
2.5 广西团水虱的种类组成及其对红树林的生态效应
2.5.1 团水虱的种类组成
2.5.2 团水虱的分布特征
2.5.3 讨论
2.6 团水虱消化酶及其种群生态学研究
2.6.1 消化酶活力
2.6.2 影响团水虱分布的环境因子
2.6.3 团水虱种群生态学
2.7 团水虱不同生长阶段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2.7.1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的细菌多样性
2.7.2 不同生长阶段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2.7.3 菌群结构的差异分析
2.7.4 讨论
2.8 团水虱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系统进化
第3章 红树林湿地环境与团水虱对红树林的危害
3.1 红树林急速退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1.1 近30年红树林面积动态变化
3.1.2 红树林群落退化特征分析
3.1.3 红树林退化程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1.4 讨论
3.2 红树林群落退化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
3.2.1 样地设置与群落调查
3.2.2 红树林群落退化特征
3.2.3 红树林退化与土壤物理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3.2.4 红树林退化与土壤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分析
3.2.5 讨论
3.3 红树林退化原因初探
3.3.1 样地设置与群落调查
3.3.2 各样地的群落特征
3.3.3 团水虱在样木上的钻孔分布特征
3.3.4 微地形变化对红树林退化的影响
3.3.5 讨论
3.4 集约化海鸭养殖对红树林及林内底栖动物的影响
3.4.1 养殖海鸭对红树植物群落的影响
3.4.2 海鸭养殖对底栖动物的影响
3.4.3 讨论
3.5 红树林湿地污染监测与评价
3.5.1 样品采集与测定
3.5.2 评价方法
3.5.3 污染指标监测与评价
3.5.4 讨论
3.6 团水虱对红树林的危害
3.6.1 团水虱对红树林的危害过程
3.6.2 团水虱蛀孔的生物观测和分析
3.6.3 讨论
3.7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团水虱灾害调查
3.7.1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概况
3.7.2 红树林团水虱暴发的等级和面积
3.7.3 不同植被类型团水虱暴发的等级和面积
3.7.4 不同灾害等级的群落组成
3.7.5 主要红树植物群落团水虱灾害
3.7.6 4个区域团水虱暴发程度比较
3.7.7 红树林团水虱暴发的空间特征
第4章 团水虱危害的防治方法
4.1 物理防治
4.1.1 塑料薄膜覆盖法
4.1.2 生石灰消杀法
4.1.3 高低温处理防治团水虱
4.1.4 高盐浸渍防治效果
4.1.5 一种利用盐浸处理防治团水虱的方法
4.2 化学防治
4.2.1 红树林有害生物团水虱双重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4.2.2 红树林有害生物团水虱烟熏防治技术研究
4.2.3 一种防治团水虱和船蛆等钻孔海洋生物的药物及使用方法
4.3 生物防治
4.3.1 双齿近相手蟹的取食实验
4.3.2 长足长方蟹对团水虱的取食实验
4.3.3 日本拟厚蟹对团水虱的取食实验
4.3.4 弧边招潮蟹对团水虱的取食实验
4.4 综合防治
4.4.1 加强红树林生态系统污染的综合治理
4.4.2 建立红树林团水虱跟踪监测机制
第5章 团水虱危害受损退化区域红树林恢复技术
5.1 退化区域调查
5.1.1 团水虱危害调查
5.1.2 台风受损红树林调查
5.2 枯树清理
5.3 挖沟清淤
5.4 退化区域造林树种筛选
5.5 红树林造林
5.6 护岸修复
5.7 封滩育林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