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拟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文本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试图从中国参加1936年第11届奥运会的动机出发,呈现经费筹备过程、人员选拔与训练情况,以及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期间的种种表现和国内外对此届奥运会的反响、评论,进而探讨当时中国政府如何推动体育国际化以及对国家形象的重新塑造等问题。
以往的研究多为对相关史实的陈述,较少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讨论,因此对上述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为本书的第一个创新点。本书在论述的基础上,还试图探讨近代中国是用何种方式将中国体育融人世界体育发展的趋势之中?当时的政府又是如何利用这次体育赛事,尝试着摆脱“东亚病夫”的形象,向本国人民及世界各国人士展示中国之“新”形象?
本书写作中的难点在于目前搜集到的资料多为报刊类资料,部分资料间存在记述上的差异,且有部分参与者的回忆录,他们的回忆是否客观也难以考证,因此,在写作中如何取舍这些资料,需要谨慎思考。同时,中国派出的体育代表团在1936年第11届奥运会赛场上并未取得成绩,如何在没有取得成绩的情况下呈现“交流”与“展示”,这也为本书写作增添了不少难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