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概述
第1章 脊柱微创侧方入路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
第2章 脊柱侧方重建的生物力学机制
第3章 脊柱微创手术的生理效益和影响
第4章 成本和经济效益
第5章 病情评估和诊断方法
第6章 微创侧方入路手术的文献证据
第2篇 人路与定位
第7章 LLIF和脊柱畸形微创手术的患者选择
第8章 体位摆放与手术安全
第9章 术中电生理监测
第10章 侧方入路脊柱微创手术中基于运动的电生理监测
第11章 无框架导航
第12章 避免腰肌和腰骶丛神经损伤的技术
第3篇 软组织处理
第13章 腹膜后侧方入路的单切口与双切口比较
第14章 侧方入路经腰大肌牵开技术
第15章 腰大肌前方入路腰椎融合术
第16章 胸膜后入路胸椎微创手术
第17章 腰肌的处理
第4篇 不同疾病的侧方人路手术
第18章 极外侧微创入路治疗单纯退行性腰椎间盘疾病
第19章 侧方入路治疗腰椎滑脱症
第20章 侧方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脊柱畸形
第21章 肿瘤
第22章 侧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创伤
第23章 侧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脊柱感染
第24章 邻椎病和近端交界性后凸
第5篇 技术策略
第25章 LLIF:当前不同附加内固定技术临床效果的综述
第26章 LLIF的前外侧固定
第27章 前柱椎体序列重建
第28章 LLIF的融合器沉降
第29章 骨生物制剂
第30章 间接减压
第31章 脊柱畸形凹侧方入路和凸侧方入路的对比
第32章 局部麻醉下侧方入路腰椎融合术
第6篇 并发症控制与预防
第33章 血管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第34章 软组织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第35章 肠梗阻和胃肠道并发症
第36章 腰丛神经损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