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走向最后关头(日本侵略下的中国1931-1937)(精)
0.00     定价 ¥ 9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0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213102202
  • 作      者:
    作者:(美)柯博文|责编:汪芳|译者:马俊亚
  • 出 版 社 :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内容介绍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对中国政治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对当时中国国内各种政治势力如何应对这一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升降分合,进行了相当细致独到的分析。 日本的威胁、进攻和各种无理的经济要求给国民党政府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也引起了民众的愤慨。但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面对日本的挑衅,多次作出让步,因为其首要目标是与国内竞争对手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蒋的政策在国民党内部造成紧张局势,政府内外其他主要领导人纷纷提出替代方案。随着日本军事扩张的不断加剧,建立一个统一的强力的中央政府,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政治的历史出口。概言之,日本步步紧逼的侵略行为激发了中国的民族主义,促使民众觉醒和团结,最后迫使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团结国内各种力量一致抗日。作者提出,中国开启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之路,其建筑师是毛泽东,而非蒋介石。而30年代因日本入侵所形成的权力结构,也恰好成为蒋介石留给毛泽东的政治遗产。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满洲、上海和不抵抗
不抵抗的背景:南京国民政府与日本(1927-1931)
中国军事和政治的联合(1927-1931)
对不抵抗的挑战
“一·二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的遗产
第二章 “攘外必先安内”及其政策的反对者
政府内部的政治困境
东北的抵抗
南京与抵制日货运动
民众对不抵抗的反应
邹韬奋与《生活》周刊
第三章 华北的新危机:山海关、热河和《塘沽协定》
对热河危机的反应
长城抗战
黄郛与《塘沽协定》
对《塘沽协定》的反应
第四章 《塘沽协定》与中国政治
冯玉祥与民众抗日同盟军
日本问题与南方政治
塘沽与南京政权的政治结构
第五章 1934年南京的妥协政策
天羽主义
关税和贸易问题
与伪满洲国通车通邮
“攘外必先安内”的重申
第六章 敌乎?友乎?
中日亲善?
关东军反对和平举措
《何梅协定》与《秦土协定》
《新生》事件
危机的后果
蓝衣社在华北
第七章 直到和平无望
南京的政治骚乱
中日经济提携
1935年11-12月的自治危机
和平内阁
第八章 群众的抵抗浪潮
邹韬奋与全国救亡运动
日本的强硬态度
日本支持下的华北走私
国民党政治与抵抗问题(1936)
一连串的事件
绥远事件
第九章 走向冲突——西安及其之外
西安事变3侣
西安:没有回答的问题
日本与西安事变
战争
结论
注释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