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湿地保护与修复的空间规划(理论方法及案例)
0.00     定价 ¥ 136.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1129260
  • 作      者:
    作者:李晓文//梁晨|责编:李兰兰
  • 出 版 社 :
    中国环境出版有限责任公司
  • 出版日期:
    2021-05-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湿地是地球陆域表层水圈和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陆域表层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同时,人类文明的起源、进步与发展也得益于湿地的哺育滋养,湿地所提供的水资源对于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对湿地所具有的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价值的进一步认识,湿地已被认为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生态资源,湿地的破坏和退化消失,将严重威胁区域和国家的生态安全。当前,湿地保护、修复与管理一体化,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资源管理协同进行、相互促进,己成为国际上的共识。
展开
目录
第1章 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保护与修复多情景模拟与空间决策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情景分析及LEDESS模型
1.2.1 相关概念
1.2.2 情景设计原则及方法
1.2.3 情景模拟与评价工具——LEDESS模型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1.3.2 情景设置
1.3.3 基于LEDESS模型的生态后果模拟方法
1.4 实现各情景所需措施及生态后果
1.4.1 指示物种与评价指标
1.4.2 实现各情景所需措施及其空间范围
1.4.3 各情景下实施措施导致自然生态单元与地表覆盖的改变
1.4.4 各情景下的指示物种生境的适宜性
1.4.5 各情景下的指示物种生境的生态承载力
1.5 各情景总体评估及其适用性
1.6 情景模拟结果对滨海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启示
1.6.1 滨海湿地资源开发及其生境补偿
1.6.2 滨海湿地生境补偿与水禽保护
1.6.3 保护区边界的动态调整
1.6.4 人类活动与生境保护的相容性
1.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衡水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多情景设置与生态风险评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情景设置目标和方法
2.3 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的适宜性分析
2.3.1 恢复水位的确定
2.3.2 自然生态单元的确定
2.3.3 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目标的确定
2.4 湿地恢复与生境改造情景设置
2.5 不同情景生态风险的受体与风险源分析
2.6 不同情景生态风险的危害与暴露分析
2.6.1 生态指数
2.6.2 生境脆弱度指数
2.7 各恢复情景生态风险的空间表征
2.8 针对湿地恢复情景的生态风险管理
2.9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黄淮海湿地基于系统保护规划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优化
3.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系统保护规划
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3.3.1 技术路线
3.3.2 数据来源及处理
3.3.3 保护对象筛选
3.3.4 保护代价分析
3.3.5 跨流域湿地系统保护优先格局模拟
3.4 湿地资源分布现状及其保护状况
3.5 基于2D/3D连接性的湿地保护优先格局及其保护空缺
3.6 湿地保护体系宏观布局调整建议
3.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黄淮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保护格局优化
4.1 研究背景与意义
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4.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4.2.2 河流及非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方法
4.2.3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目标值设定
4.3 黄淮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现状及其与现有保护格局空间关联
4.4 黄淮海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保护优先格局及其保护空缺
4.5 不同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热点区域的空间耦合效应
4.6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优化格局之间的空间耦合效应
4.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黄河三角洲入海流路调整及其滨海湿地修复模拟与生态补偿效应
5.1 研究背景与意义
5.2 基于自然过程的滨海湿地修复补偿与入海流路调整
5.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5.4 黄河入海流路情景与河口三角洲地貌过程及生态要素模拟
5.4.1 水文变化与地貌演化模型
5.4.2 黄河入海流路与入海水沙序列情景
5.4.3 黄河三角洲生态要素模拟
5.5 单流路入海情景下黄河三角洲滨海河口湿地修复与生态补偿机理一
5.5.1 河口湿地物质量补偿机理
5.5.2 河口湿地生态补偿机理
5.5.3 模型的不确定性及单流路入海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5.6 不同单流路情景对滨海湿地修复补偿效果比较及综合评估
5.6.1 物质量补偿效果对比
5.6.2 生态补偿效果对比
5.6.3 综合评估及其优化策略
5.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保护-修复一体化格局优化
6.1 研究背景与意义
6.2 湿地保护-修复一体化格局优化相关研究进展
6.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6.3.1 数据来源与技术路线
6.3.2 滨海湿地潜在修复区的筛选和修复生境的识别
6.3.3 潜在保护-修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模拟
6.3.4 保护-修复一体化优先格局的模拟和识别
6.4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保护-修复潜在生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6.5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保护-修复一体化优化格局
6.6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保护-修复实施策略
6.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基于遥感的我国湿地保护状况评估
7.1 研究背景与意义
7.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7.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7.2.2 湿地生境面积与格局变化
7.2.3 湿地生境变化及其保护状况的多尺度评估
7.2.4 湿地保护区生态风险评估
7.3 我国湿地类型分布及其变化
7.4 湿地总体变化特征及保护状况评估
7.5 流域尺度的湿地保护状况评估
7.6 保护区尺度湿地保护状况评估
7.7 基于T检验的湿地保护状况整体评估
7.8 湿地保护区人为干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