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篇
1.1 概说
1.2 古代华夏“脑”字的出现
1.3 脑:人体体位(“蹙于匘”及其他)
1.4 脑:涂浆性质(“脑涂地”等)
1.5 脑:对生命重要(“盬其脑,是以惧”)
1.6 脑:谨慎食用(“豚去脑”)
1.7 髓脑
1.8 古埃及脑认识和古希腊脑研究的启示
2 后古代篇
2.1 概说
2.2 脑神,肠肥脑满
2.3 脑:事之主导——精髓、精华
2.4 脑:物之精品——龙脑、樟脑、石脑
2.5 动物脑
2.6 《太平御览》等类书中的脑、髓
2.7 公元初至15世纪西方脑研究的启示
3 明清之际篇
3.1 概说
3.2 明清之际的传统华夏脑认识
3.3 《物理小识》的脑认识
3.4 《严复集》的脑认识
3.5 明清之际译著中的西方脑认识
3.6 《仁学》的脑认识
3.7 《皇朝经世文编系列》的脑认识(通识)
3.8 明清两代社会、政治制度下的脑认识
3.9 公元15到19世纪西方脑研究的启示
4 释家与道家篇
4.1 释家的脑认识
4.2 道教(道家)的脑认识
5 医药篇
5.1 概说
5.2 “天地、阴阳、气、血”框架下的脑认识
5.3 《黄帝内经》中的脑、髓和经络运行
5.4 后古代华夏医家的脑认识
5.5 后古代以来本草中的动物脑
5.6 《本草纲目》(明)中的“脑为元神之府
5.7 《医林改错》(清)的“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
5.8 《全体新论》中的西医脑认识
5.9 西医影响下《皇朝经世文编系列》的脑认识(医药)
6 二十世纪以来篇
6.1 概说
6.2 20世纪以来华夏脑研究概况
6.3 20世纪以来西方脑研究及其对华夏的启示
7 口语中的脑认识篇
7.1 概说
7.2 唐代口语中的“头脑”及文书中的“头”“脑”联用
7.3 宋代以后“头”“脑”联用的词语
7.4 《朱子语类》及理学家著作中的“头脑
8 专题篇
8.1 盬字释义
8.2 脑心之争
8.3 从搦髓脑到接活已断人头谎言
8.4 置之脑后
8.5 鹅脑饲鸽
8.6 鹊脑令人相思
8.7 脑渗为涕
8.8 核桃似脑,核桃补脑
8.9 符咒治病
8.10 嬗变中的脑认识:大脑、小脑
8.11 嬗变中的脑认识:脑气筋、神经
9 传说及神话篇
9.1 凤脑、马脑、龙脑
9.2 常愿肝脑涂地、结草衔环
9.3 媦食死人脑
9.4 蜈蚣食蛇脑
9.5 华佗开脑
9.6 方士谬言龟脑
9.7 头有九骨,中但有脑(释家)
10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篇
10.1 不如老圃:轻视实践,所以不重视做解剖
10.2 述而不作
10.3 月虚脑减:轻信无根据臆想
10.4 身体发肤,不敢毁伤:不敢做解剖
10.5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