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绪论
1 研究背景与理论基础
1.1 研究背景及过程
1.2 理论支撑
1.3 尺度与方法
2 亚洲象简介和现状
2.1 亚洲象简介
2.2 亚洲象的现状
2.3 中国亚洲象及保护现状
第二篇 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的生物学特性
3 亚洲象的(生物学)栖息环境
3.1 亚洲象的非生物环境
3.2 哑洲象的生物环境
3.3.19 74年—2005年亚洲象栖息地的变迁
3.4 亚洲象栖息地现状分析
3.5 南滚河流域有害植物入侵及对亚洲象的影响研究
4 亚洲象在云南省的分布范围变迁
4.1 临沧市亚洲象的历史分布
4.2 盂定坝砸洲象的分布及变迁
4.3 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的分布及变迁
5 亚洲象种群数量变迁
5.1 历史上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数量和结构研究
5.2 关于南滚河流域亚洲象种群数量研究方法的探讨
5.3 种群结构的研究历史及结果
5.4 亚洲象的种群数量现状
6 亚洲象行为
6.1 文献综述
6.2 南滚河流域亚洲象主要行为观察
6.3 食性及食物选择
6.4 痕迹研究
7亚洲象生境选择
7.1 .基于样线调查法的研究
7.2 亚洲象对高程的选择
7.3 亚洲象对坡向的选择
7.4 .亚洲象对坡度的选择
7.5 业洲象对坡位的选择
7.6 .亚洲象埘林小密度的选择
7.7 亚洲象对植被的选择
7.8 .亚洲象对郁闭度的选择
7.9 亚洲象排粪行为的生境选择
7.10 亚洲象产仔的生境选择
7.11 亚洲象生境选择的综合分析
8 亚洲象的适应
8.1 亚洲象对佤族刀耕火种农耕方式的适应
8.2 亚洲象对现代耕作方式的适应(亚洲象对人工植被的适廊)
8.3 亚洲象对人类其他活动的适应
第三篇 亚洲象保护管理的阶梯
9 亚洲象的现代管理
9.1 南滚河白然保护区的建立和沿革
9.2 保护区规划及亚洲象保护的定位
9.3 保护区建设
9.4 亚洲象保护的探索
9.5 保护管理上作存在的问题
第四篇 危机的反思
10 亚洲象生境被压缩
11 亚洲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2 牛与亚洲象的生态位重叠
13 人类活动的干扰
13.1 对亚洲象产生影响的人类行为
13.2 亚洲象渐危过程和人类活动历史的共时性分析
第五篇 继续生存的机会
14 对亚洲象的管理和研究
14.1 参与式亚洲象保护问题及刘策分析
14.2 根据研究结果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对策
14.3 参与式亚洲象保护的对策分析
14.4 南滚河流域两个乡政府对促进经济发展项目的选择
14.5 亚洲象保护_=等要开展的活动及排序
14.6 南滚河流域亚洲象保护优先行动方案
15 亚洲象保护重点行动方案
1.5.1 亚洲象的监测和数据库建立
1.5.2 亚洲象生境管理
16 公众保护意识教育与文化重构
16.1 史化反哺
16.2 弘扬佤族象文化
16.3 南滚河流域生态文化整合
16.4 社区共管组织——南滚河流域佤族亚洲象保护协会
16.5 农村实州技术培训
16.6 生计替代——竹子资源的深度开发
16.7 士地合理利用规划——以芒库村为例
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