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绪论
上篇 理论篇(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家是怎样的一个群体?)
第一章 何为中国专业音乐创作?
第一节 “专业”作曲家的界定
第二节 中国专业作曲家的双重身份
第三节 “西方”概念扩大的两面性
第二章 “可能性追求”释要
第一节 什么是“可能性追求”?
第二节 悬置趣味:审美价值不是最高的价值
第三节 分离原则与可能性追求
第四节 可能性追求与形式主义
第五节 宫保鸡丁,或辣子鸡丁?——作为“范式”的可能性追求
第六节 可能性追求作为文化逻辑
第七节 可能性追求不等同于创新
第八节 作为普遍价值的可能性追求
第三章 西方音乐史:可能性追求的历史
第一节 三位代表性西方作曲家的可能性追求
第二节 20世纪:极端追求“可能性”的世纪
第三节 中世纪教堂:可能性追求在欧洲音乐的发端
第四章 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历史境遇
第一节 中国现代主义音乐创作产生的年代
第二节 历史格局
第三节 新一代作曲家的机遇
第四节 现代音乐的幸事
第五章 中国音乐,路在何方?
第一节 关于“道路”的讨论
第二节 从“西方化一民族化”到“国际化一本土化”
第三节 “路”走错了吗?——中国音乐的可能性在哪?
第四节 中国音乐的路怎么走?——从作曲角度的思考
下篇 实践篇(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家做了什么?)
第六章 我的可能性在哪?——论第五代作曲家
第一节 “把搞中国音乐当饭吃”——论谭盾
第二节 “寻找我自己的香型”——论何训田
第三节 “我愿意关注我自己身处的时代”——论郭文景
第七章 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家的可能性贡献——中国现代音乐创作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探索综论
第一节 音高结构组织
第二节 视觉声音
第三节 民族器乐
第四节 歌剧
结语
附文篇
“作品”概念与“可能性追求”:1800年前后欧洲音乐发生了什么?——与莉迪娅·戈尔对话
中国古代音乐的创制
“应当”与“可能性追求”——康德“应当”学说的价值论意义
回首“新潮”四十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