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九寨沟水生植物研究现状
1.3.2 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子
1.3.3 水生植物的生长与水环境关系研究
1.4 研究区自然概况
1.4.1 地质和地貌
1.4.2 气候条件
1.4.3 水文特性
1.4.4 土地资源及土壤特征
1.4.5 地质背景
1.4.6 地质灾害
1.4.7 植被状况
1.4.8 湿地植物多样性和演替规律
1.4.9 人类活动状况
2 九寨沟水生植物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2.1 研究材料和方法
2.1.1 研究样地
2.1.2 植物材料
2.1.3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水温的日变化
2.2.2 叶绿素含量
2.2.3 沉水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2.2.4 挺水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2.3 讨论
2.3.1 沉水杉叶藻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2.3.2 挺水植物的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2.3.3 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2.3.4 不同种沉水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2.3.5 气候变化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3 九寨沟水生植物荧光淬灭研究
3.1 研究材料和方法
3.1.1 研究样地和植物材料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沉水植物荧光淬灭研究
3.2.2 挺水植物荧光淬灭研究
3.3 讨论
3.3.1 沉水植物的荧光淬灭研究
3.3.2 挺水植物荧光淬灭研究
3.3.3 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荧光淬灭的比较研究
3.3.4 不同种沉水植物荧光淬灭的比较研究
4 九寨沟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与水环境关系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研究样地和植物材料
4.1.2 湖泊水质的测定
4.1.3 水生植物叶面积的测定
4.1.4 植物干湿重的测定
4.1.5 生长指标
4.2 结果
4.2.1 九寨沟水质特征
4.2.2 九寨沟水生植物干、湿重及其与水质相关性的
研究
4.2.3 九寨沟水生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与水质相关性
的研究
4.2.4 湖泊水质对沉水杉叶藻生物量和最大潜在相对
电子传递速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九寨沟水质特征
4.3.2 水质对九寨沟水生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和生长
的影响
5 九寨沟湖泊湿地景观保育对策
5.1 九寨沟湖泊湿地景观面临的威胁
5.1.1 气候变化对湿地景观保育的威胁
5.1.2 旅游等人类活动威胁
5.2 九寨沟湿地景观退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5.2.1 环境因素
5.2.2 人为因素
5.3 构建湿地景观保育技术体系
5.3.1 水土流失监测及防治体系
5.3.2 植被恢复保育技术体系
5.3.3 构建湖泊湿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5.3.4 建立长期的科学研究机制,搭建科研合作平台
5.4 加强对九寨沟生态水层的研究,保护好九寨沟地区
的生态水系统
5.5 科学规范管理,开发与保护协调
5.5.1 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
5.5.2 坚持科学的原则
5.5.3 制定保护法规
5.5.4 实行分级保护
5.5.5 对景区实行统筹管理、限量分流的管理办法
5.5.6 加强系统的科学研究
6 九寨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6.1 九寨沟的环境政策和可持续发展分析
6.1.1 九寨沟资源保护理念的形成与措施
6.1.2 旅游环境容量分析
6.2 九寨沟生态旅游管理
6.2.1 九寨沟县生态旅游管理现状
6.2.2 九寨沟县生态旅游管理存在的问题
6.2.3 生态旅游管理的环境态势
6.2.4 九寨沟生态旅游管理相关对策
6.3 九寨沟发展低碳旅游
6.3.1 发展低碳旅游的重要性
6.3.2 九寨沟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
6.3.3 对我国全面推行低碳旅游发展的建议
6.4 九寨沟景区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再开发
6.4.1 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历程
6.4.2 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展望
6.5 九寨沟县的全域旅游实践
6.5.1 全域旅游
6.5.2 九寨沟为什么要做全域旅游
6.5.3 九寨沟如何落实全域旅游规划
6.6 九寨沟景区旅游高峰管理机制
6.6.1 九寨沟旅游高峰管理机制
6.6.2 机制成效分析
6.6.3 未来发展策略
6.7 九寨沟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
6.7.1 提高旅游产品质量
6.7.2 旅游产品创新
6.7.3 细分市场,建立分销渠道
6.7.4 环境容量持续调控
6.7.5 优化遗产旅游产品结构
6.7.6 提高交通网络通达性,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6.7.7 加快旅游专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6.7.8 加强遗产地合作,实现协同发展
6.7.9 发展低碳旅游
6.7.10 变革产品开发方式的理念和途径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