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区域和老区镇村概况
第一节 区域概况
第二节 老区镇村简况
第二章 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
第一节 农民运动的兴起
一、彭湃点燃惠东农民运动的星火
二、高潭区农会、农军的建立
三、高维全将农运火种带回稔山
四、朱观喜在平山开展农民运动
第二节 两次东征推动农运发展和党组织的建立
一、东征期间周恩来两次到惠东指导工作
二、东征推动高潭农运发展
三、高潭党组织的建立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节 平山、高潭农军参加东江讨蒋起义
一、第一次、第二次平山暴动
二、高潭农军反击国民党反动势力
第二节 高潭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一、南昌起义军到中洞改编
二、海陆丰第三次起义与高潭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三、扩充工农革命军,巩固革命根据地
四、发动年关暴动,拔除地主武装据点
第三节 浴血奋战,保卫苏维埃政权
一、保卫中洞,英勇抗击国民党军队“围剿”
二、雁湖交通站护送红二师、红四师官兵转移
第四节 百折不挠,再举战旗
一、组建红四十九团,恢复高潭根据地
二、中共惠阳、惠州县委在梁化领导地下斗争
三、东江红军在乌禽嶂开展游击战
四、红旗不倒,甘溪乡党支部在深山中坚持斗争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节 在民族危亡时刻
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及党组织的恢复
二、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暴行罄竹难书
第二节 开展游击战,打击日伪军
一、抗战堡垒村——雁湖
二、新编大队东移高潭
三、组建护航大队,建立稔平半岛抗日游击根据地
四、惠东突击队开创新局面
五、东江纵队第七支队在白花成立,惠东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
六、成立惠东行政督导处,巩固惠东抗日根据地
七、攻克稔山,驱逐日寇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节 反对内战,争取和平
一、反击国民党军队围攻,保卫稔平半岛
二、挥师东进,开辟海陆惠紫五边根据地
三、胜利北撤,完成战略转移
四、隐蔽待机,积蓄力量
第二节 重建武装,开辟惠紫边根据地
一、组建惠紫人民自卫大队
二、安墩整编,成立江南支队,四团奋战在惠紫边山区
三、设伏铁马关,强攻多祝敌据点
四、血战三家村,掩护领导机关转移
五、成立中共惠紫边县委和惠紫区行政委员会,进一步加强根据地的建设
第三节 巩固惠东老区,迎接惠东全境解放
一、边纵在安墩宣告成立
二、东一支第七团、第八团奋战在惠紫五边山区和西枝江两岸
三、惠东县人民政府成立,加强政权建设
四、配合南下大军追剿国民党残匪,解放惠东全境
第六章 探索发展时期
第一节 建立人民政权,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一、接管旧政权,建立新政权
二、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
三、开展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
第二节 完成“三大改造”,推进农业合作化
一、从互助组起步到建立人民公社
二、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产量
三、兴办社队企业,发展集体经济
第三节 歼灭美蒋武装匪特,挫败蒋介石反攻大陆图谋
一、港口小星山战斗
二、黄埠竹篙岭战斗
第四节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地方经济
一、兴修水利,提高抗灾能力
二、开发小水电,初建电网
三、积极修桥铺路,改善交通条件
四、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渔盐产业
五、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六、发展地方工业,增强经济实力
七、发展国营集体商业,保障城乡供给
第五节 依靠国家集体力量,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广播事业的发展
四、卫生事业的发展
第七章 改革开放时期
第一节 推进农村农业改革,发展现代农业
一、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农村生产力
二、开发山海资源,实现农业振兴
第二节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外引内联工业兴县
一、改革体制结构,搞活工业经济
二、大力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
三、建设产业园区,推进工业聚集
四、以鞋业为支柱,发展民营工业
五、顺应时代潮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第三节 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繁荣
一、商贸物流业的发展
二、金融业的发展
三、房地产业的发展
四、旅游休闲业的发展
第四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一、交通设施建设
二、电力设施建设
三、通讯设施建设
四、水利与供水设施建设
五、宜居城市建设
第五节 凝聚合力加大投入,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一、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科技事业的发展
四、文化事业的发展
五、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六、体育事业的发展
七、文明创建
八、生态文明建设
九、扶贫脱贫
第六节 新时代不忘初心,新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