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发展再生混凝土的意义
1.2 再生混凝土的定义及特点
1.3 再生混凝土的应用
1.3.1 再生粗骨料的制备工艺
1.3.2 再生混凝土的配制工艺
1.3.3 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及其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1.4 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特点
1.5 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5.1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1.5.2 钢管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1.6 本书主要内容简介
第2章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2.1 引言
2.2 再生混凝土试验方法概述
2.2.1 废弃混凝土来源及再生粗骨料制备
2.2.2 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2.2.3 再生混凝土的配制与养护
2.3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
2.3.1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2.3.2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
2.3.3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规律及预测模型
2.4 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
2.4.1 再生混凝土抗折试验方法
2.4.2 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影响因素
2.4.3 再生混凝土抗拉强度预测模型
2.5 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
2.5.1 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试验方法
2.5.2 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影响因素
2.5.3 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预测模型
2.6 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
2.6.1 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试验方法
2.6.2 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
2.6.3 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表达式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再生混凝土的长期性能
3.1 引言
3.2 非密闭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收缩性能
3.2.1 再生混凝土收缩试验方法
3.2.2 再生混凝土收缩影响因素
3.2.3 现有再生混凝土收缩公式的预测精度
3.3 密闭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自生收缩性能
3.3.1 再生混凝土自生收缩试验方法
3.3.2 再生混凝土自生收缩影响因素
3.3.3 再生混凝土自生收缩模型
3.4 非密闭条件下再生混凝土的徐变性能
3.4.1 再生混凝土徐变性能试验研究
3.4.2 现有普通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徐变模型的预测精度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
4.1 引言
4.2 钢管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设计
4.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4.2.2 材料力学性能
4.2.3 试验装置、测量系统及加载制度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
4.3.2 荷载变形曲线
4.3.3 钢管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对比
4.3.4 不同参数对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
4.3.5 钢管再生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机理
4.4 钢管及核心再生混凝土纵向应力-应变关系
4.4.1 钢管普通混凝土纵向应力-应变关系
4.4.2 钢管再生混凝土纵向应力-应变关系
4.5 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承载力设计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钢管再生混凝土中长柱静力性能
5.1 引言
5.2 试验研究
5.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5.2.2 材料力学性能
5.2.3 试验装置、测量系统及加载制度
5.2.4 破坏过程及破坏模式
5.2.5 试验结果分析
5.3 数值分析
5.3.1 程序原理及材料本构关系
5.3.2 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
5.3.3 参数分析
5.4 规程比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钢管再生混凝土的长期性能
6.1 引言
6.2 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再生混凝土试验研究
6.2.1 试件设计与制作
6.2.2 材料力学性能
6.2.3 试验装置及加载制度
6.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 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期性能分析方法
6.3.1 钢管普通混凝土徐变模型
6.3.2 钢管再生混凝土徐变模型
6.3.3 混凝土时效分析理论
6.3.4 钢管再生混凝土截面分析方法
6.3.5 钢管再生混凝土徐变模型验证
6.3.6 钢管再生混凝土徐变模型对比分析
6.4 时效作用对钢管再生混凝土静力性能的影响
6.5 钢管再生混凝土长期变形典型简化计算方法对比
6.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普通混凝土在非密闭条件下的徐变模型
Ⅰ.1 MC90模型
Ⅰ.2 B3模型
Ⅰ.3 ACI 209模型
附录Ⅱ 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轴压破坏模式
附录Ⅲ 钢管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中截面4个测点应变随荷载发展曲线
附录Ⅳ 钢筋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中截面4个测点应变随荷载发展曲线
附录Ⅴ 圆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设计公式
Ⅴ.1 中国《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936—2014)(部分内容)
Ⅴ.2 美国钢结构协会(AISC)设计规程(部分内容)
Ⅴ.3 欧洲标准化协会(CEN)设计规程(部分内容)
附录Ⅵ 钢管普通混凝土收缩徐变模型
Ⅵ.1 B3模型
Ⅵ.2 ACI模型
Ⅵ.3 MC90模型
Ⅵ.4 AFREM模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