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关注公共性、介入公共性、构建公共性已成为各国各地区的重要事务之一。西方国家非常注重公共性的建设,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更应关注、彰显公共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整合社会的软权力,公共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构建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维度。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构建应该是意识更自觉、力度更有力、成果更显著。
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具有强烈的无产阶级意识,是对西方公共性思想的一种超越。马克思站在解放全人类的立场上,以实践性和历史性为生成逻辑,以“公共人”理想生成为主旨,从人类共同体、公共利益、自由人联合体三方面内容来构筑公共性思想大厦。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二级学科,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体现,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抑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育人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关涉公共性。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即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公共性和公共性走进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说,公共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构建的必要理论视野和思想资源。但在古今中外,不同的思想家和哲学流派因所处的历史时态和阶级立场不同,对公共性内涵和内容的阐发就有很大程度的不同。与我国传统的“公”文化以及西方现代公共性理论相比,马克思公共性思想更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价值性。无论是从实践活动、学科创新发展,还是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与马克思公共性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因此.马克思公共性视域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马克思公共性的视域出发观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我们才能生成新的思想方式,才能从人之根本把握教育的问题,才能从真理和思想的酵素中酿出合乎目的性和规律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念、目标和方式。具体而言,在学理价值上,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构建提供了包含描述性意蕴、分析性意蕴和价值性意蕴的致思理路,以及包括唯物辩证法、总体性方法、历史主义方法在内的方法论资源;在现实意义上,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构建提供了历史“问题意识”、实践性的思维范式以及中性智慧;在世界观意义上,马克思公共性思想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接班人”的教育目的辩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提供行动指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澄清和真伪明辨提供判断标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构建,必须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境遇,深入分析其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中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历史方位。从内部系统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遮蔽了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在外部环境上,现代化催生了人意识的觉醒,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构建提供了价值域;全球化扩大了公共生活,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构建提供了场景域;公共领域的凸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构建提供了空间域。当前国内社会的变革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构建提供了生长平台。新媒体和社会转型也给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构建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根据马克思公共性的三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构建的历史方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出人的依赖、物的依赖和人全面发展相并存的公共性特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构建必然要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方向相一致,以培养社会主义“公共人”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致力于摈弃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消极公共性的弊病,克服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虚幻公共性的弊端,培养真实的“公共人”。在马克思公共性视域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价值论确立培养大学生“公共人”的目标、以马克思“共同体”的存在论方式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境、以马克思“公共实践”的方法论创设公共教育和公共实践之路为路径依赖,构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