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柴达木高原咸化湖盆油气田概况
1.1 低渗透油气藏地质概况
1.1.1 地层特征
1.1.2 构造特征
1.1.3 沉积相特征
1.1.4 岩石学特征
1.2 复杂断块油气藏地质概况
1.2.1 地层特征
1.2.2 构造特征
1.2.3 沉积相特征
1.2.4 岩石学特征
1.3 高含水油藏地质概况
1.3.1 地层特征
1.3.2 构造特征
1.3.3 沉积相特征
1.3.4 岩石学特征
第2章 低渗透油气藏测井评价技术
2.1 储层特征概述
2.1.1 小梁山油田储层特征
2.1.2 南翼山油田储层特征
2.2 低渗透储层成因及分类方法
2.2.1 低渗透储层成因研究
2.2.2 低渗透储层分类方法
2.3 低渗透储层岩性识别及储层参数建模
2.3.1 岩性识别方法
2.3.2 储层参数建模
2.4 低渗透储层流体性质识别
2.4.1 小梁山油田流体性质识别
2.4.2 南翼山油田流体性质识别
第3章 复杂断块油气藏测井评价技术
3.1 储层特征概述
3.1.1 岩性特征
3.1.2 物性特征
3.1.3 含油性特征
3.1.4 岩性、物性与含油性关系
3.1.5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3.2 储层参数建模
3.2.1 泥质含量的确定
3.2.2 孔隙度计算模型
3.2.3 渗透率计算模型
3.2.4 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
3.2.5 电阻率高侵模拟及校正
3.3 储层流体识别方法
3.3.1 常规测井流体识别技术
3.3.2 阵列声波流体识别技术
3.3.3 录井油气区分技术
3.3.4 核磁共振流体识别技术
3.3.5 介电扫描流体识别技术
3.3.6 地层动态测试识别技术
3.4 复杂断块构造识别与流体分布规律
3.4.1 复杂断块油气藏构造模型
3.4.2 复杂断块油气藏流体分布规律
3.5 储层产能预测技术
3.5.1 开发阶段产能预测
3.5.2 勘探阶段储层测井产能动态预测
第4章 高含水油田水淹层及剩余油评价技术
4.1 原始油藏储层特征
4.1.1 储层岩性特征
4.1.2 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4.2 开发阶段储层特征
4.2.1 开发阶段储层变化规律
4.2.2 开发阶段测井响应特征
4.3 水淹层定性解释
4.4 水淹层定量解释
4.4.1 水淹机理分析
4.4.2 地层水模型建立
4.4.3 储层静态参数模型计算
4.4.4 油水相对渗透率及产水率计算
4.4.5 水淹层定量评价及级别划分
4.5 剩余油评价
4.5.1 PNN计算剩余油饱和度
4.5.2 多因素水淹指数计算剩余油饱和度
4.5.3 过套管电阻率剩余油评价
4.5.4 剩余油平面分布规律研究
第5章 应用实例
5.1 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实例
5.1.1 小梁山油田应用效果
5.1.2 南翼山油田应用效果
5.2 复杂断块油气藏测井评价实例
5.3 主力油田水淹层测井评价实例
5.3.1 提高水淹层识别的准确性
5.3.2 精细裸眼井剩余油评价、细化水淹级别
5.3.3 PNN测井剩余油评价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