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可编程矩阵简介
1.1 当今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需求
1.2 数据中心矩阵的历史
1.3 Cisco开放可编程矩阵
1.4 数据中心网络矩阵的属性
1.5 总结
第2章 VXLAN BGP EVPN基础
2.1 覆盖层
2.2 VXLAN简介
2.3 VXLAN BGP EVPN简介
2.3.1 MP-BGP的特性与常用的部署方式
2.3.2 IETF标准与RFC
2.3.3 主机路由与子网路由的分发
2.3.4 主机删除与移动事件
2.4 总结
第3章 VXLAN/EVPN转发的特征
3.1 多目的流量
3.1.1 利用底层网络中的组播复制机制
3.1.2 利用入站复制机制
3.2 VXLAN BGP EVPN的增强特性
3.2.1 ARP抑制
3.2.2 分布式IP任意播网关
3.2.3 集成路由和桥接(IRB)
3.2.4 端点移动性
3.2.5 VXLAN BGP EVPN环境中的虚拟PortChannel(vPC)
3.2.6 DHCP
3.3 总结
第4章 底层
4.1 关于底层的考量
4.1.1 MTU的考量
4.1.2 IP编址
4.2 IP单播路由
4.2.1 用OSPF作为底层路由协议
4.2.2 用IS-IS作为底层路由协议
4.2.3 用BGP作为底层路由协议
4.2.4 IP单播路由汇总
4.3 多目的流量
4.3.1 单播模式
4.3.2 组播模式
4.4 总结
第5章 多租户
5.1 桥接域
5.2 VXLAN中的VLAN
5.2.1 VLAN-VNI映射
5.2.2 以每台交换机为单位执行VLAN-VNI映射
5.2.3 每端口的VLAN-VNI映射
5.3 二层多租户:操作模式
5.3.1 以VLAN为导向的模式
5.3.2 以BD为导向的模式
5.4 VXLAN BGP EVPN中的VRF
5.5 三层多租户:操作模式
5.6 总结
第6章 单播转发
6.1 子网内单播转发(桥接)
6.2 非IP转发(桥接)
6.3 子网间单播转发(路由)
6.4 双宿主端点的转发
6.5 IPv
6.6 总结
第7章 组播转发
7.1 二层组播转发
7.2 vPC环境中的二层组播转发
7.3 三层组播转发
7.4 总结
第8章 外部连通性
8.1 外部连通性的部署
8.1.1 外部三层连通性
8.1.2 U形和全互联模式
8.1.3 VRF Lite/AS间Option A
8.1.4 LISP
8.1.5 MPLS三层VPN(L3VPN)
8.1.6 外部二层连接
8.2 传统以太网与vPC
8.3 外联网和共享服务
8.3.1 本地/分布式VRF路由泄露
8.3.2 下游VNI分配
8.4 总结
第9章 多pod、多矩阵和数据中心互联(DCI)
9.1 OTV和VXLAN的对比
9.2 多pod
9.2.1 在spine层进行互联
9.2.2 在leaf层进行互联
9.3 多矩阵
9.4 pod间/矩阵间互联
9.4.1 矩阵互联方案1:多pod
9.4.2 矩阵互联方案2:多矩阵
9.4.3 矩阵互联方案3(三层多站点)
9.4.4 矩阵互联方案4(二层多站点)
9.5 总结
第10章 四~七层服务的集成
10.1 在VXLAN BGP EVPN网络中的防火墙
10.1.1 路由模式
10.1.2 桥接模式
10.1.3 通过静态路由实现防火墙冗余
10.1.4 物理连通性
10.2 租户间/租户边缘防火墙
10.2.1 服务边缘设计
10.2.2 租户内防火墙
10.2.3 混合租户内和租户间防火墙
10.3 VXLAN BGP EVPN网络中的应用传输控制器(ADC)和负载均衡器
10.3.1 单臂源NAT
10.3.2 服务链:防火墙和负载均衡器
10.4 总结
第11章 矩阵管理简介
11.1 0日操作:自动矩阵启动
11.1.1 带内POAP与带外POAP
11.1.2 其他0日考虑因素
11.2 0.5日操作:增量更改
11.3 1日操作:覆盖层服务管理
11.4 虚拟拓扑系统(VTS)
11.5 Nexus矩阵管理器(NFM)
11.6 数据中心网络管理器(DCNM)
11.7 2日操作:监测与可见性
11.8 总结
附录 VXLAN BGP EVPN的实施选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