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5G NR标准(下一代无线通信技术原书第2版)/现代通信网络技术丛书
0.00     定价 ¥ 1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2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11684596
  • 作      者:
    作者:(瑞典)埃里克·达尔曼//斯特凡·巴克浮//约翰·舍尔德|责编:王春华//冯秀泳|译者:刘阳//朱怀松//(加)周晓津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对5G NR标准在Release 16中的扩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并对Release 17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概述。 对5G NR标准在Release 16中的扩展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Release 17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概述。本书首先对5G的背景(包括要求、频谱和标准化的时间轴)进行了简要讨论,然后对NR首阶段的所有技术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讨论。本书还对NR标准物理层结构和高层协议、射频和频谱,以及与LTE的共存和互通都进行了详尽解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NR及其技术组件,并深入了解技术决策背后的成因。
展开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5G概述
1.1 GPP和移动通信的标准化
1.2 下一代无线接入技术—5G/NR
1.2.1 5G应用场景
1.2.2 LTE向5G演进
1.2.3 NR—新的5G无线接入技术
1.2.4 5GCN—新的5G核心网
第2章 5G标准化
2.1 标准化和监管概述
2.2 ITU-R从3G到5G的活动
2.2.1 ITU-R的角色
2.2.2 IMT-2000和IMT-Advanced
2.2.3 ITU-RWP5D的IMT-2020流程
2.3 5G和IMT
2.3.1 IMT-2020使用场景
2.3.2 IMT-2020能力集
2.3.3 IMT-2020性能要求
2.3.4 IMT-2020候选技术和评估
2.4 3GPP标准化
2.4.1 3GPP流程
2.4.2 作为IMT-2020候选技术的3GPP
5GNR规范
第3章 5G频谱
3.1 移动系统的频谱
3.1.1 ITU-R为IMT系统定义的频谱
3.1.2 5G的全球频谱状况
3.2 NR的频段
第4章 LTE概述
4.1 LTERelease8—基本的无线接入
4.2 LTE演进
4.3 频谱灵活性
4.3.1 载波聚合
4.3.2 授权辅助接入
4.4 多天线增强
4.4.1 增强的多天线传输
4.4.2 多点协作和传输
4.4.3 增强的控制信道结构
4.5 密集度、微蜂窝和异构部署
4.5.1 中继
4.5.2 异构部署
4.5.3 微蜂窝开关
4.5.4 双连接
4.5.5 动态TDD
4.5.6 WLAN互通
4.6 终端增强
4.7 新场景
4.7.1 机器类型通信
4.7.2 降低时延
4.7.3 设备到设备通信
4.7.4 V2V和V2X
4.7.5 飞行器
4.7.6 多播/广播
第5章 NR概述
5.1 Release15中的NR基础知识
5.1.1 高频操作和频谱灵活性
5.1.2 极简设计
5.1.3 向前兼容性
5.1.4 传输方案、部分带宽和帧结构
5.1.5 双工方式
5.1.6 低时延支持
5.1.7 调度和数据传输
5.1.8 控制信道
5.1.9 以波束为中心的设计和多天线传输
5.1.10 初始接入
5.1.11 互通和与LTE共存
5.2 Release16中的NR演进
5.2.1 多天线增强
5.2.2 载波聚合和双连接增强
5.2.3 移动性增强
5.2.4 终端节能增强
5.2.5 交叉链路干扰缓解和远程干扰管理
5.2.6 接入和回传一体化
5.2.7 NR与非授权频谱
5.2.8 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联网
5.2.9 工业物联网和超可靠低时延通信
5.2.10 定位
第6章 无线接口架构
6.1 系统总体架构
6.1.15 G核心网
6.1.2 无线接入网
6.2 服务质量
6.3 无线协议架构
6.4 用户面协议
6.4.1 SDAP
6.4.2 PDCP
6.4.3 无线链路控制
6.4.4 媒体接入控制
6.4.5 物理层
6.5 控制面协议
6.6 移动性
6.6.1 网络控制的移动性
6.6.2 小区重选
6.6.3 终端跟踪
6.6.4 寻呼
第7章 总体传输结构
7.1 传输机制
7.2 时域结构
7.3 频域结构
7.4 部分带宽
7.5 NR载波的频域位置
7.6 载波聚合
7.7 补充上行
7.7.1 与载波聚合的关系
7.7.2 控制信令
7.8 双工方式
7.8.1 时分双工
7.8.2 频分双工
7.8.3 时隙格式和时隙格式指示
7.9 天线端口
7.10 准共址
第8章 信道探测
8.1 下行信道探测:CSI-RS
8.1.1 CSI-RS基本结构
8.1.2 CSI-RS配置的频域结构
8.1.3 CSI-RS配置的时域特性
8.1.4 CSI-IM资源干扰测量
8.1.5 零功率CSI-RS
8.1.6 CSI-RS资源集
8.1.7 跟踪参考信号
8.1.8 物理天线映射
8.2 下行测量和上报
8.2.1 上报数量
8.2.2 测量资源
8.2.3 上报类型
8.3 上行信道探测:SRS
8.3.1 SRS序列和Zadoff-Chu序列
8.3.2 多端口SRS
8.3.3 SRS时域结构
8.3.4 SRS资源集
8.3.5 物理天线映射
第9章 传输信道处理
9.1 概述
9.2 信道编码
9.2.1 每个传输块添加CRC
9.2.2 码块分段
9.2.3 信道编码
9.3 速率匹配和物理层HARQ功能
9.4 加扰
9.5 调制
9.6 层映射
9.7 上行DFT预编码
9.8 多天线预编码
9.8.1 下行预编码
9.8.2 上行预编码
9.9 资源映射
9.10 下行预留资源
9.11 参考信号
9.11.1 基于OFDM的上下行传输所使用的DM-RS
9.11.2 基于DFT预编码的OFDM上行传输所使用的DM-RS
9.11.3 相位跟踪参考信号
第10章 物理层控制信令
10.1 下行
10.1.1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10.1.2 控制资源集
10.1.3 盲解码和搜索空间
10.1.4 下行调度分配:DCI格式1_0、1_1和
10.1.5 上行调度授权:DCI格式0_0、0_1和
10.1.6 时隙格式指示:DCI格式
10.1.7 抢占指示:DCI格式
10.1.8 上行功率控制命令:DCI格式
10.1.9 SRS控制命令:DCI格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