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接触是导致人类语言不断演变发展的重要动因。自20世纪中期以来,语言学家们逐渐关注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以文莱奇(Weinreich)、托马森(Thomason)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演变类型、机制、规律等有不少理论阐释。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学者语言接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不过,大多是零星、局部的描写分析,汉语史领域语言接触的系统性研究尚待探索。
明代实施的卫所军户制,形成了空前规模的军队移民,他们的语言留下了鲜明的历史痕迹。据《中国明朝档案总汇》《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等史料明确记载,明初天津三卫、贵州三卫、云南八卫、海南崖州守御所,其军队的来源地均与当时的南京(南直隶,包括今安徽、江苏)有关。至今,天津话、贵州屯堡话、云南官话、海南崖城军话,与它们周边方言相比都有其“另类”特征。
本研究突破以往限于文献资料的静态单点研究模式,将明代官话与现代官话方言连接起来进行动态、系统性比较研究。着眼于明代南京官话军屯移民后裔语言,以天津话、云南官话、贵州安顺屯堡话、海南崖城军话四地方言为典型代表点,观察发现明代南京官话军屯移民语言600年来在南北不同环境中的演变规律,以及官话方言之间接触变异的条件动因,探索近代官话历史、语言接触研究的创新之路。本研究有助于解决学界有关明代官话基础方音的争论,在方法上对近代官话史、方言史研究实践有借鉴意义,对官话方言接触变异的解释也有理论创新及借鉴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