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至近代国民素质发展由高峰到低谷再到观念性变革,体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国民对儒道佛文化、市民文化、商品文化、民俗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认同、内化和外化程度,反映着素质文化的价值取向。所谓素质文化,是指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华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在国民价值系统中构成的相对稳定的思维体系,直接作用影响着国民素质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依此对国民素质发展进行哲学反思,探索国民素质发展规律及其实现属性,对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而提炼素质文化概念,就具有了文化创新的价值,解决现今时代国民素质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国民素质发展失衡问题的实践意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