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章 先秦《中庸》学与儒家形而上学的构建
第一节 前《中庸》时代的儒家形而上思想
第二节 《中庸》的形而上学
第三节 孟苟及《易传》的《中庸》学与儒家形而上学
第二章 汉唐《中庸》学与儒家形而上学的延续与深化
第一节 董仲舒等的《中庸》学与儒家形而上学的延续
第二节 李翱等的《中庸》学与儒家形而上学的深化
第三章 北宋理学《中庸》学与儒家本体论的构建
第一节 《中庸》与周敦颐诚本论
第二节 《中庸》与张载“太虚”论
第三节 《中庸》与洛学本体的多样化
第四章 南宋理学《中庸》学与儒家本体论的深化
第一节 《中庸》与朱熹的心性论
第二节 《中庸》与张械的性本论
第三节 《中庸》与陆九渊的心本论
第五章 明清《中庸》学与儒家本体论发展的多样化
第一节 《中庸》与明中叶心学的本体论
第二节 《中庸》与刘宗周的慎独说
第三节 《中庸》与王夫之的实有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