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
0.00     定价 ¥ 10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19827151
  • 作      者:
    作者:王卫良//吕俊复//倪维斗|责编:畅舒
  • 出 版 社 :
    中国电力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针对高效清洁燃煤发电技术的重大需求,本书分别从中国燃煤发电发展概述、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热电联产节能减排技术、燃煤发电污染物控制技术和智能发电技术等五个角度,系统讨论了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及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全书包括五篇,共计14章。第一篇“燃煤发电发展概述”包括第1~4章,主要通过燃煤发电工业的历史发展与综合数据分析,系统阐述了中国燃煤发电的发展概况。第二篇“高效燃煤发电”包括第5~8章,结合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深入讨论了中国燃煤发电的能效现状、能效评价方法、节能潜力和重点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第三篇“热电联产与节能减排”包括第9~11章,同样基于基础理论和技术研发,重点分析了中国燃煤发电热电联产在节能减排方面的重要意义、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方向。第四篇“燃煤发电污染物控制”包括第12、13章,分别从宏观发展和技术路线方面系统介绍了中国燃煤发电行业污染物控制的发展过程与现状和污染物控制的发展方向。第五篇“智能发电”包括第14章,综合讨论了中国燃煤发电领域信息控制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提出智能发电的发展方向。 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涉及行业综合研究、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行业发展战略,涵盖了中国电力行业近几十年来的主要理论创新、技术发展和关键应用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较高的实验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燃煤发电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还可供电力行业相关管理人员、政府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参考。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燃煤发电发展概述
第1章 燃煤发电发展概况
1.1 中国电源的基本构成
1.2 燃煤发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1.3 未来电源结构的发展预测
第2章 燃煤发电的发展与能耗
2.1 中国电力事业发展的早期阶段
2.2 新中国成立后燃煤发电的发展与能耗
2.2.1 新中国成立后燃煤发电的发展历程
2.2.2 新中国成立后燃煤发电装备制造的发展
2.2.3 新中国成立后燃煤发电的能耗情况
2.3 改革开放后燃煤发电的发展与能耗
2.3.1 改革开放后燃煤发电的发展情况
2.3.2 改革开放后燃煤发电装备制造的发展
2.3.3 改革开放后燃煤发电的能耗情况
2.4 电力改革后燃煤机组的发展与能耗
2.4.1 电力改革后燃煤机组的发展历程
2.4.2 电力改革后燃煤发电装备制造的发展
2.4.3 电力改革后燃煤发电的煤耗情况
2.5 燃煤机组装机结构对煤耗的影响
2.5.1 燃煤机组装机结构的变化
2.5.2 新增机组对煤耗下降的贡献
第3章 淘汰落后产能与节能降耗
3.1 落后产能的历史环境
3.1.1 淘汰落后产能的背景
3.1.2 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展历程
3.2 淘汰落后产能的执行情况
3.2.1 淘汰落后产能的总体情况
3.2.2 淘汰落后产能对能耗的影响分析
3.3 淘汰落后产能的技术经济性
3.3.1 全生命周期分析法
3.3.2 工业能耗与排放当量分析法
3.3.3 投资当量分析法
3.3.4 分析方法综合评价
3.4 淘汰落后产能的经济性分析
第4章 国内外高效燃煤发电技术对比
4.1 欧洲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
4.2 日本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
4.3 美国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
4.4 中国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的发展
4.5 世界主要国家燃煤机组发电煤耗的对比
第二篇 高效燃煤发电
第5章 燃煤电站的能效状况
5.1 燃煤电站设备状况
5.1.1 机组容量和蒸汽参数
5.1.2 锅炉设备状况
5.1.3 锅炉辅机状况
5.1.4 汽轮机设备状况
5.1.5 汽轮机辅机状况
5.2 燃煤电站的性能指标
5.2.1 锅炉系统性能指标
5.2.2 汽轮机系统性能指标
5.2.3 机组效率状况
第6章 燃煤发电的能效评价方法
6.1 燃煤电站热平衡分析方法
6.1.1 锅炉热平衡计算方法
6.1.2 汽轮机热平衡
6.2 燃煤电站□(无此字)平衡计算方法
6.2.1 □(无此字)的基本概念
6.2.2 锅炉□(无此字)平衡计算方法
6.2.3 汽轮机□(无此字)平衡计算
第7章 燃煤发电的能量转化
7.1 燃煤发电能量损失分布
7.1.1 燃煤发电热损失分布
7.1.2 燃煤发电炯损失分布
7.1.3 燃煤发电能耗损失机理
7.2 燃煤发电节能潜力讨论
7.2.1 锅炉岛节能潜力
7.2.2 汽轮机岛节能潜力
第8章 高效燃煤发电技术
8.1 燃煤电站锅炉系统节能技术
8.1.1 提高主蒸汽参数
8.1.2 改善煤质
8.1.3 富氧燃烧
8.1.4 空气分级预热
8.1.5 降低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8.1.6 降低过量空气系数
8.1.7 降低排烟温度
8.1.8 提高燃尽率
8.1.9 低温省煤器
8.2 电站汽轮机节能技术讨论
8.2.1 汽轮机通流改造技术
8.2.2 主蒸汽压力优化
8.2.3 热力系统结构优化
8.2.4 冷却塔改造
8.2.5 空冷岛改造
8.2.6 辅机变频运行改造
第三篇 热电联产与节能减排
第9章 高效热电联产技术
9.1 热电联产发展概述
9.1.1 中国热电联产的发展
9.1.2 国外热电联产发展概况
9.1.3 热电联产机组的技术现状
9.1.4 热电联产发展的困难与机遇
9.2 热电联产高效节能技术
9.2.1 热能分级利用热网加热技术
9.2.2 高效工业供汽技术
9.2.3 集中采暖高效供热技术
9.3 高效供热系统
9.3.1 常规热电联产供热系统流程
9.3.2 基于“单耗最低”的供热全系统节能分析
9.3.3 高效供热系统设计方案
9.4 高效化热电联产改造的综合效益
9.4.1 提升热电联产机组的供热能力
9.4.2 降低供热煤耗的收益
第10章 热电解耦推动节能减排
10.1 热电解耦的发展背景
10.1.1 电网调峰的急迫需求
10.1.2 热电解耦是热电联产的必然选择
10.2 热电解耦技术
10.2.1 储热技术
10.2.2 电锅炉技术
10.2.3 旁路补偿供热技术
10.3 热电解耦技术现状
10.4 热电解耦的社会效益
第11章 热电联产发展讨论
11.1 进一步推动热电联产的发展
11.1.1 热电联产有利于节能降耗
11.1.2 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