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基本概念
1.1.1 复杂电磁环境
1.1.2 组网雷达
1.1.3 作战能力
1.2 复杂电磁环境研究与应用
1.2.1 理论研究
1.2.2 军事应用
1.3 组网雷达研究与应用
1.3.1 理论研究
1.3.2 军事应用
1.4 作战能力评估技术方法
第2章 战场电磁环境复杂性内涵分析
2.1 战场电磁环境复杂性的物理维分析
2.1.1 空域复杂性
2.1.2 时域复杂性
2.1.3 频域复杂性
2.1.4 功率域复杂性
2.2 战场电磁环境复杂性的认知维分析
2.2.1 感知复杂性
2.2.2 协同复杂性
2.2.3 对抗复杂性
2.3 战场电磁环境复杂性的效果维分析
2.3.1 对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性能影响
2.3.2 对武器装备使用适用性影响
2.3.3 对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影响
2.3.4 对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的影响
2.4 战场电磁环境复杂性涌现机理
2.5 战场电磁环境复杂度评估
2.5.1 物理维复杂度评估
2.5.2 认知维复杂度评估
2.5.3 效果维复杂度评估
第3章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作战能力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
3.1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作战能力分析
3.1.1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探测能力分析
3.1.2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数据融合能力分析
3.1.3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四抗”能力分析
3.2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作战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3.2.1 探测能力
3.2.2 定位能力
3.2.3 目标识别能力
3.2.4 跟踪能力
3.2.5 抗干扰能力
3.2.6 抗隐身能力
3.2.7 抗反辐射摧毁能力
3.2.8 抗低空突防能力
3.3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作战能力指标模型
3.3.1 探测能力指标模型
3.3.2 定位能力指标模型
3.3.3 目标识别能力指标模型
3.3.4 跟踪能力指标模型
3.3.5 抗干扰能力指标模型
3.3.6 抗隐身能力指标模型
3.3.7 抗反辐射摧毁能力指标模型
3.3.8 抗低空突防能力指标模型
第4章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作战能力仿真与评估模型构建
4.1 基于MAS的组网雷达作战能力仿真模型
4.1.1 Agent结构模型
4.1.2 MAS模型
4.2 基于云模型的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探测能力评估模型
4.2.1 云理论
4.2.2 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探测能力二维云推理规则及云生成器
4.2.3 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探测能力评估的云模型算法
4.3 基于加权网络的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融合概率模型
4.3.1 基于加权网络的雷达通信数据融合算法
4.3.2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融合概率算法
第5章 仿真实现与评估分析
5.1 基于Netlogo的仿真功能实现
5.2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探测能力仿真与评估
5.2.1 评估模型
5.2.2 仿真设定与实现
5.2.3 仿真结果分析
5.3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目标定位、识别与跟踪能力
仿真与评估
5.3.1 仿真设定
5.3.2 仿真实现
5.3.3 仿真结果分析
5.4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四抗”能力仿真与评估
5.4.1 仿真设定
5.4.2 仿真实现
5.4.3 仿真结果分析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
6.2 得到的主要结论
6.3 工作展望
附录A 战场电磁环境物理维干扰强度计算方法
A.1 战场电磁环境物理维干扰强度计算流程图
A.2 参数描述
A.3 干扰强度计算
A.3.1 频谱占用度
A.3.2 时间占有度
A.3.3 空间覆盖率
A.3.4 干扰强度
附录B 复杂电磁环境下各项参数云数字特征值
B.1 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探测能力定性评估规则
B.2 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数据通信能力定性评估规则
B.3 复杂电磁环境下雷达定位能力定性评估规则
B.4 复杂电磁环境下ARM测角误差定性评估规则
附录C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作战运用
C.1 组网雷达体制模式及研究应用
C.1.1 体制分类
C.1.2 融合分类
C.2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作战组织实施指导思想
C.2.1 把握规律,着眼要点
C.2.2 认真筹划,充分准备
C.2.3 统一部署,科学组网
C.2.4 灵活指挥,有效控制
C.3 复杂电磁环境下组网雷达作战运用基本原则
C.3.1 严密侦察,全域预警
C.3.2 认真筹划,严格管控
C.3.3 扬长避短,隐真示假
C.3.4 积极配合,密切协同
C.3.5 机动灵活,快速高效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