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宽带数字接收机技术(第3版)/国防电子信息技术丛书
0.00     定价 ¥ 13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浙江新华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121424946
  • 作      者:
    作者:(美)崔宝砚//郑纪豪|责编:马岚|译者:张伟//刘洪亮//卢俊道//刘朋//范文俊等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在电子战接收机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领域,本书是认可度较高的参考书。本书为当今各种复杂接收机系统的数字处理实践提供了从基础概念和设计步骤,到数字接收机最新技术发展的全方位设计指南,给出了模拟并实现电子战接收机的详细指导,讨论了如何有效地实现模数转换、深入分析了用于电子战中的接收机,介绍了过零点技术。全书在前版基础上新增4章,并补充了许多近年来的新概念,为读者提供了解决宽带接收机关键技术问题的实用性方案,可帮助读者设计出时下先进的电子战接收机。 本书主要适合电子战和通信领域的研究人员作为工作指南,也适合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参考阅读。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宽带系统
1.2 数字方法
1.3 电子战接收机研发的难点
1.4 本书的结构安排
1.5 特别说明
参考文献
第2章 电子战接收机的要求和特性
2.1 引言
2.2 电子战简介
2.3 侦察接收机和通信接收机的区别
2.4 电子战接收机面临的信号环境
2.5 电子战接收机的要求
2.6 电子战接收机测量的信号参数
2.7 频率信息
2.8 到达角信息
2.9 电子战接收机的输出
2.10 模拟接收机概述
2.11 瞬时测频接收机
2.12 信道化接收机
2.13 布拉格盒接收机
2.14 压缩(微扫)接收机
2.15 数字接收机
2.16 电子战接收机的特性和性能
2.16.1 单信号
2.16.2 两个同时到达信号
2.17 电子战接收机的发展趋势
2.17.1 理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2.17.2 排队接收机
2.17.3 用于到达角测量的压缩接收机
2.17.4 信道化IFM接收机
2.17.5 数字接收机
2.18 电子战处理机
2.18.1 信号分选
2.18.2 脉冲重复间隔的产生
2.18.3 雷达识别
2.18.4 跟踪
2.18.5 重访问
2.19 电子战接收机设计目标
2.20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傅里叶变换
3.1 引言
3.2 傅里叶级数和连续傅里叶变换
3.3 常用函数
3.3.1 矩形函数
3.3.2 冲激函数
3.3.3 梳状函数
3.4 傅里叶变换的性质
3.4.1 线性
3.4.2 奇偶性
3.4.3 对偶性
3.4.4 共轭及共轭对称性
3.4.5 尺度变换特性
3.4.6 时移特性
3.4.7 频移特性
3.4.8 微分特性
3.4.9 积分特性
3.4.10 卷积特性
3.4.11 帕斯瓦尔定理
3.5 举例
3.6 离散傅里叶变换
3.7 信号的数字化
3.8 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推导
3.8.1 图形描述
3.8.2 解析方法
3.9 关于DFT的进一步讨论
3.9.1 频带限制
3.9.2 不匹配的时间间隔
3.9.3 混叠效应对实值数据的影响
3.9.4 循环卷积和线性卷积
3.10 窗函数
3.10.1 矩形窗
3.10.2 高斯窗
3.10.3 a阶升余弦窗
3.10.4 广义汉明窗
3.11 快速傅里叶变换
3.11.1 推导
3.11.2 使用复数FFT运算符计算实值输入
3.12 接收机使用DFT的潜在优势
3.12.1 初始数据积累
3.12.2 滑动DFT
3.1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与傅里叶变换相关的运算
4.1 引言
4.2 周期图
4.2.1 平均周期图
4.3 补零技术
4.4 加窗后的峰值位置估计
4.4.1 加矩形窗后的峰值位置估计
4.4.2 加汉宁窗后的峰值位置估计
4.5 通过迭代运算进行峰值位置估计
4.6 通过FFT确定实际频率
4.7 自相关
4.8 自相关(Blackman-Tukey)谱估计
4.9 FFT在自相关谱估计中的应用
4.10 奈奎斯特欠采样的基本思想
4.11 奈奎斯特欠采样系统中的相位关系
4.12 奈奎斯特欠采样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4.13 通过抽取技术实现DFT
4.14 抽取技术在电子战接收机中的应用
4.15 简化的抽取技术
参考文献
第5章 模数转换器、放大器及其接口
5.1 引言
5.2 关键器件的选择
5.3 模拟接收机和数字接收机的灵敏度比较
5.4 基本的采样保持电路
5.5 基本的模数转换器性能和输入带宽
5.6 模数转换器的最大输入信号和最小输入信号
5.7 理想模数转换器的量化噪声
5.8 由处理带宽决定的噪声电平和颤动效应
5.9 寄生响应
5.10 寄生响应幅度的分析
5.11 寄生响应幅度的进一步讨论
5.12 噪声对模数转换器的影响
5.13 采样窗口抖动的影响
5.14 对模数转换器的要求
5.15 符号
5.16 噪声系数和三阶截点
5.17 级联放大器的特性
5.18 模数转换器
5.19 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组合的噪声系数
5.20 放大器和模数转换器间的接口
5.21 M和M'的意义
5.22 计算机程序和运行结果
5.23 设计实例
5.24 实验结果
5.24.1 噪声系数测量
5.24.2 动态范围测试
参考文献
第6章 下变频器
6.1 引言
6.2 基带接收机的频率选择
6.3 频率变换
6.4 同相(I)和正交(Q)信道变换
6.5 I/Q信道的幅相不平衡
6.6 模拟I/Q下变频器
6.7 产生I/Q信道的数字方法
6.8 希尔伯特变换
6.9 离散希尔伯特变换
6.10 离散希尔伯特变换实例
6.11 采用特殊采样方案的窄带I/Q信道
6.12 采用特殊采样方案的宽带I/Q信道
6.13 实现宽带数字I/Q信道的滤波器硬件设计
6.14 I/Q信道不平衡的数字校正
6.15 I/Q信道间不平衡的宽带数字校正
参考文献
第7章 灵敏度与信号检测
7.1 引言
7.2 电子战接收机的检测方法
7.3 数字电子战接收机潜在的检测优势
7.3.1 频域检测
7.3.2 时域检测
7.4 单个采样的虚警时间和虚警概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