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遍语法和语言习得
1.1 导言
1.2 一语习得中的普遍语法
1.3 为什么是普遍语法?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
案例:显性代词限制
1.4 普遍语法的参数
案例:特征强度和移位
1.5 普遍语法可及性:早期习得普遍语法和二语习得的途径
1.6 方法论:开发语言能力
1.7 小结
讨论话题
拓展阅读
2 二语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原则
2.1 普遍语法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逻辑问题
2.1.1 二语的显性代词制约
2.1.2 二语法语的过程和结果名词
2.1.3 早期中介语语法中的普遍语法原则:空范畴原则
2.2 再谈二语的逻辑问题:其他解释
2.2.1 二语输入
2.2.2 作为普遍语法原则的知识来源的一语语法
2.3 普遍语法的问题:野生中介语语法
2.3.1 反身代词的约束
2.3.2 空介词
2.4 方法论问题
2.5 结论
讨论话题
拓展阅读
3 初始状态
3.1 什么是初始状态?
3.2 初始状态语法
3.2.1 完全迁移完全可及假设
3.2.2 最简树假说
3.2.3 无值特征假设
3.3 作为初始状态的普遍语法
3.3.1 初始句法假设
3.3.2 全可及(无迁移)
3.4 评估初始状态的假设:相似性和差异性
3.5 中介语语法的表征:完美或有缺陷
3.6 结论
讨论话题
拓展阅读
4 初始状态后的语法:参数与功能语类
4.1 导言
4.2 中介语语法的参数
4.3 全损伤
4.3.1 空主语参数的损伤
4.3.2 词序参数的损伤
4.3.3 全损伤:评估
4.4 局部损伤
4.4.1 局部损伤:证据
4.4.2 局部损伤:评估
4.5 普遍语法约束的语法和参数设置
4.6 无参数重设
4.6.1 无参数设置:证据
4.6.2 无参数重设:评估
4.7 参数的设置和重设
4.7.1 动词移位参数:习得新特征强度
4.7.2 名词投射:特征强度、特征和语类
4.8 既不是一语也不是二语的设置
4.8.1 既不是一语也不是二语的设置:反身代词
4.8.2 既不是一语也不是二语的设置:格的核查
4.9 参数的设置和重设:评估
4.10 结论
讨论话题
拓展阅读
5 语言的过渡问题、触发和输入
5.1 导言
5.2 语法分析
5.3 语法的过滤效应
5.4 参数设定:触发和提示
形态触发:题外话
5.5 二语参数重置的触发:关于动词移位的进一步讨论
5.6 触发中的负面证据的角色
5.7 二语中的触发:操纵输入
操纵输入:评估
5.8 超越明确的教学
5.9 结论
讨论话题
拓展阅读
6 形态变异和形态/句法接口
6.1 形态变异:识别问题
6.2 抽象与表层形态
6.3 一语习得中的形态变异
6.3.1 形态先于句法
6.3.2 句法先于形态
6.4 二语的形态/句法接口视角
6.4.1 形态先于句法:不完全和缺损
6.4.2 句法先于形态:数据
6.4.3 缺失表层屈折的解释
6.5 方法考虑
6.6 形态/句法接口:结论
讨论话题
拓展阅读
7 论元结构
7.1 论元结构
7.2 词条
7.3 词库到句法的映射:论元结构习得的逻辑问题
7.4 论元结构转换的语义制约
7.5 合并模式的跨语言差异
7.5.1 二语移动动词的合并模式
7.5.2 词汇参数和合并
7.6 论元的题元属性及其句法后果
7.6.1 题元等级,题元分配一致性假设(UTAH)和心理动词
7.6.2 非宾格假设
7.7 及物性变化和论元变化的形态效应
7.8 方法考虑
7.9 论元结构:结论
讨论话题
拓展阅读
8 最终习得:稳定状态的本质
8.1 导言
8.2 收敛与偏离
8.3 如何识别最终语法
8.4 最终习得的年龄效应
8.4.1 违反毗邻原则
8.4.2 违反毗邻原则的重新分析
8.5 接近本族语者的年龄效应
8.6 收敛与否:更多接近本族语者的研究
8.7 非普遍语法结构再研究
8.8 偏离:一语的影响
8.9 非本族语的最终习得:可选性的重新研究
8.10 总结:最终状态的语言能力
8.11 结论: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
讨论话题
拓展阅读
附录 英汉术语译名对照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展开